结果
35例HCC标本中,P16蛋白表达缺失者有15例(45.7%)。而全部癌旁组织P16表达均为阳性。P16蛋白表达的缺失,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是否为HBsAg携带者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低者(Ⅲ、Ⅳ级)比分化高者更易发生,相差显著(P<0.01)。P16蛋白表达阴性与阳性的患者,随访期内死亡率分别为43.8%(7/16)与10.5%(2/1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详见表1。
表1 P16蛋白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临床特征 P16蛋白表达
阳性 阴性
平均年龄(岁) 52.2±13.2 47.78±10.5
性别(例数)
男性 15 14(48.3%)
女性 4 2(33.3%)
病理分级(例数)
Ⅰ、Ⅱ级 15 5(25%)
Ⅲ、Ⅳ级 4 11(73.3%)
肿瘤直径(例数)
>5cm 14 13(48.1%)
≤5cm 5 3(37.5%)
HBsAg标记
阳性 11 9(45%)
阴性 7 4(36.4%)
讨论
P16基因也称CDKN2、MTS1或P16INK4,位于人染色体9p21,编码蛋白为P16,分子量16kd,特异性地作用于细胞周期中的G1期,是G1期细胞往S期进发的负性调节因子。正常情况下,G1期细胞在胞外生长信号的刺激下,引起细胞内D型周期蛋白(CyclinD)积聚,并与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4或6(CDK4或CDK6)结合形成有活性的全酶,使PRb蛋白磷酸化而解除对DNA转录的抑制,G1期细胞进入S期而增殖[1],P16蛋白可与CDK4或CDK6结合,阻止后者与CyclinD结合,而不能形成有活性的全酶,防止细胞过度增殖[2]。正常细胞中P16蛋白水平低但稳定[2],P16蛋白功能的丧失与细胞过度增生以至癌变有关。
关于P16基因在HCC中的异常改变,研究较少,且结果差异较大,Biden等[3]与Kaino等[4]分别对澳大利亚人群HCC的原发肿瘤及日本人HCC细胞株进行P16基因纯合子缺失与突变检测,结果均未发现有异常改变。而Chaubert等[5]则在瑞典人群HCC原发肿瘤中检出21%的P16基因纯合子缺失,这可能与不同地区HCC的病因不同有关。P16基因失活方式有纯合子缺失、启动子区5′端CpG岛高甲基化、突变及转录水平的异常等,但不论是何种方式,其最终将反映到P16蛋白水平上。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我国四川地区肝细胞性肝癌的原发肿瘤中发现45.7%的P16蛋白表达缺失,分化较差的HCC中P16表达的缺失率明显高于分化较好者,且有P16表达缺失的HCC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无P16缺失者。提示P16蛋白功能的丧失可能参与四川地区人群原发肝细胞性肝癌的癌变机制且与癌肿的侵袭性及患者的预后有关。
作者单位:黄建钊 沈文律 李波 罗义刚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外科 400038
程娘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病理科
参考文献:
1 Jun Ya kato,Control of G1 progression by D-type cyclins:key events for cell prolireration. Leukemia 1997;11 supple 3:347-351
2 Hall,M,Bates,S,and Peters,G.Evidence for different modes of action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otors:P15 and p16 bind to kinases,p21 and p27 bind to cycling. Oncogene,1995;11(5):1581-1588
3 Biden k,Yong J,Buttenshaw,R,et al.Frequency of Mutation and deletion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 CDKN2A(MTSI/P16)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rom an Australian population.Hepatology 1997;25(3):593-7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