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观察

脉栓塞,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例右大脑中动脉栓塞,1例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另2例系多发底节区小软化(<2 cm)。
  二、显微镜观察:脑出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3~4级3例,1~2级4例,其中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1例。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3~4级5例,1~2级2例,其中颈内动脉血栓性栓子2例,新鲜形成的栓子1例,并在栓塞侧的颈总动脉发现夹层动脉瘤,另1例双侧颈内动脉栓子机化再通,在此基础上又发生了栓塞及附壁血栓形成。薄层附壁血栓形成1例,动脉内膜溃疡1例,质地松散密度不均易脱落的纤维斑块4例,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1例。
  三、形态定量分析结果:脑出血组测量的42个血管断面中重度狭窄1个,中度狭窄8个,轻度狭窄33个。其中,6例底节区出血者出血灶同侧颈内动脉的平均狭窄度53.5%,而出血灶对侧颈内动脉的平均狭窄度为18.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脑出血与出血灶同侧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有一定关系。
  脑梗塞组测量的42个血管断面中重度狭窄7个,中度狭窄15个,轻度狭窄20个。4例底节区多发小软化者(脑出血2例,脑梗塞2例),与5例大片脑梗塞的平均双颈动脉狭窄度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平均颈动脉狭窄度的比较可以看出脑梗塞组颈动脉的平均狭窄度普遍比脑出血组严重。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无关连。本研究通过对14例老年脑卒中死亡病例的双颈内、颈总动脉共84个血管断面的形态定量分析,发现国人颈动脉狭窄以轻度为多(53个,63.1%),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仅分别为23个(27.4%)和8个(9.5%),与国外学者研究的结果基本符合[2]。在脑出血组,出血灶同侧颈内动脉的平均狭窄度为53.5%,而出血灶对侧颈内动脉的狭窄度仅为18.9%,提示脑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因动脉狭窄造成血流流速对血管壁的压力加大,而致颅内动脉在病损的基础上破裂。
  在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狭窄的程度普遍比脑出血组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3~4级的病例,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之比为6∶3)。更有特点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质和状态,本组7例脑梗塞患者中均有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特性,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1例,新鲜附壁血栓形成1例,动脉内膜溃疡1例,4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质地松散密度不均,这些不稳定的组织学特性是产生动脉栓子的病理基础,也是脑梗塞发生的重要病因。已有研究发现,在粥样硬化狭窄的颈动脉处监测,可以发现经常有微血栓形成,在颈动脉急流冲击下脱落进入脑循环[3,4],这也与Sacco RL[5]的研究有类似的结论,约22%的脑梗塞归因为颈动脉的病变。
  进一步的观察尚发现,这些患者的主动脉及颅底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也很严重,这些病变导致动脉管腔的高度狭窄及动脉内膜的损伤,除其本身病变可以造成脑梗塞外,也为血管上游栓子的停留创造了条件。颈内动脉栓塞也是脑梗塞的常见病因之一,不稳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斑块脱落可能是脑梗塞的重要病因[6]。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PET CT检查中患者不良心理调查及干预方
    腹部卒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1例
    脑卒中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
    114例脑卒中患者ADL改善情况的初步分析
    最近5年针刺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概
    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活动能力与站
    脑卒中急性期和非急性期康复疗效及其相
    重度脑卒中偏瘫早期的下肢支具治疗
    美国心脏病协会脑卒中后果评价方法及其
    滋补肝肾化浊行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早期饮食训练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