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C5a对中性粒细胞和肾小球内皮细胞粘附行为的影响

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人重组C5a 和金标记蛋白A (Sig-ma); C5aR单抗(S5/1), Serotec产品。
1.2 GVEC的分离和培养 剪取胎肾皮质,收集滤网中研碎的组织颗粒,经0.05%胶原酶消化,离心收集细胞,于M199完全培养液中进行常规细胞培养并鉴定。
1.3 IGSS检测 参照常规免疫组化胶体金银染色(IGSS)方法进行[3]。C5aR 单抗4℃孵育过夜。
1.4 PMN的MPO活性 分别用含5、10、1 000、2 000 ng/ml C5a的M199悬浮粒细胞,加入GVEC培养皿中,以不含C5a的粒细胞悬液为对照组,每组4个培养皿,于37℃ CO2孵箱中反应1 h。洗去未粘附的PMN,加入0.5 ml MPO保护液,刮下GVEC,并测定每组粘附的PMN中MPO活性[4]。
1.5 GVEC和PMN粘附的力学测定 将GVEC接种于3个特制的园型小室,细胞融合后分别加入200 μl 含1 000和2 000 ng/ml C5a的粒细胞悬液,以等量不含C5a的粒细胞小室作对照,CO2孵箱中反应1 h, M199洗去未粘附的粒细胞,于微管吸吮仪上测定微管刚能拉脱GVEC上PMN时所需的临界负压值即阈值ΔP,每组连续测定5对细胞,以粘附力(Fa)和相对粘附应力(S1)为定量指标[5]。Fa=ΔP*π*R2p (单位:10-4 dyn),S1=ΔP*(Rp/Rc)2 (单位:dyn/cm2),其中Rp为微管尖端半径,Rc为PMN半径。
1.6 统计分析 t检验,结果以±s表示。

2 结果
2.1 GVEC上C5aR的分布 IGSS检测结果如图1。镜下GVEC上有散在分布,均匀大小的黑色银颗粒,表明GVEC上分布C5aR。
2.2 MPO活性 图2显示除5和100 ng/ml C5a刺激组间无差异外, 5 ng/ml 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其余各组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MPO活性随着C5a刺激浓度的增加而递增。
2.3 PMN-GVEC间的粘附力 测定结果如图3。 当C5a刺激浓度达2 000 ng/ml时,Fa和S1与对照组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明PMN与GVEC间Fa和S1受C5a刺激浓度影响,当C5a刺激浓度达2 000 ng/ml时,Fa和S1均显著增加。

 

图1 IGSS检测GVEC上的C5aR
Fig.1 C5aR on GVEC with immunogold-sliver staining(IGSS)
Note:A.The black sliver grain on GVEC treated with C5aR McAb(×1 000);B.The GVEC without C5aR McAb treat
 

 

图2 C5a刺激1 h后, GVEC培养皿中的MPO活性变化
Fig.2 The activation of MPO in PMN after C5a treat with 1 h
Note:*P<0.05;**P<0.01 vs control
 

 


图3 C5a刺激1 h后 PMN与 GVEC间的粘附力学测定
Fig.3 The adhesion forces between PMN and GVEC after C5a treat with 1 h
Note:A.The change of adhesion forces (Fa),**P<0.01,VS control;B.The change of relative adhesion stress (S1);*P<0.05,VS 1 000 ng/ml,++P<0.01 vs control

3 讨论
3.1 C5aR在内皮细胞上的分布 除髓样细胞外,多种组织细胞如脐静脉内皮细胞、肝实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等均表达C5aR, 但C5aR在同种细胞上的分布存在异质性,如不同器官组织中肥大细胞C5aR的表达,在肺、子宫和扁桃体中的肥大细胞不表达C5aR[6]。除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5aR外, 本文首次还证实在肾小球内皮细胞上也分布C5aR,并参与了细胞间的粘附。其它组织中内皮细胞上C5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先天性尿道下裂与SRD5A2及SRY基因突变
    补体C5b
    银杏内酯A对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抑制作用
    维生素A对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PKA对跨膜型和分泌型TNF
    Ad Ela对SKOV3细胞的转染效率及体外杀
    一个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  R
    不同化学杂交剂 CHA 对小麦花药同工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