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1 崔秀凤   3 赵俊暕   4张美航
  天津医科大学                       2 孙续国 
[摘要]  探讨我院血液科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方法  对血液科110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进行骨髓穿刺行涂片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组化、骨髓活检等检查; 结果 骨髓检查明确病因者主要为造血系统疾病共90例(81.8%),非造血系统疾病20例(18.2%);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主要是造血系统的疾病,但也不能忽视非造血系统疾病,作骨髓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减少漏诊、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骨髓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血液学表现,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在某一侧面的共同表现,全血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三系WBC< 4.0×109/L, Hb男<120g/L、女<110g/L,PLT<100×109/L。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有很多,多数发生于造血系统疾病,少部分则发生于非造血系统疾病,而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及某些化学、生物毒素所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亦可见于文献的报道。现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等诊断回顾分析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
1. 临床资料
病例为本院血液科2003~2008年的住院病人,其中男60例,女50例,平均年龄54 (13~72) 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至少两次查血常规低于上述标准,经骨髓穿刺,涂片、染色合格,提出建议,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作出的最后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2.方法 行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瑞氏染色分类200个有核细胞和全片巨核细胞分类计数,并进行形态观察,同时进行铁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急性白血病标本加做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B(SBB)、非特异性酯酶(NSE)及氟化钠抑制(NSE-NaF)试验等细胞化学染色。有必要加做细胞免疫组化、骨髓活检,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3. 结果分析
110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中,因造血系统疾病引起者90例(81.8%),其中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38例(34.5%)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18.2%),急性白血病15例(13.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9.1%),多发性骨髓瘤3例(2.7%),溶血性贫血2例(1.8%),淋巴瘤2例(1.8%)。非造血系统疾病20例(18.2%),病因为:感染性疾病10例(9.1%),包括嗜血细胞综合症4例、败血症1例、斑疹伤寒1例、病毒感染3例、流行性出血热1例。结缔组织病2例(1.8%),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各1例。恶性肿瘤骨髓转移5例(4.5%),原因不明者3例(2.7%)。
4.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常为造血系统疾病,占81.8%,常见的有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原因可能有[2] [3] [4]
(1)造血原料缺乏 造血原料指的是用以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以及参与DNA合成的叶酸,钴胺素(维生素B12),当缺乏铁或者叶酸,钴胺素时,会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障碍或DNA合成障碍而引起贫血。叶酸和钴胺素的缺乏往往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因为DNA的合成障碍,故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的减少。MA常见于老年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各系均有巨幼变,粒、巨二系有分叶过多现象,常出现消化道黏膜萎缩及神经、精神症状,同时进行叶酸及VB12 测定,可做出诊断,但有时需与MDS相鉴别。MDS伴各系病态造血较多,且预后不良。重症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诊断并不困难,应积极寻找缺铁的原因。
(2)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原因为各种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外周血三系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低;骨髓增生低下,粒系、红系增生低下,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非造血细胞易见,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造血细胞减少,骨髓活检以脂肪细胞为主,造血细胞减少。
(3)骨髓无效造血,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脓毒血症病人多形核粒细胞变形性的观察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内毒素诱导的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凋亡与肝
    纤维粘连蛋白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
    衰老真皮成纤维细胞胶原基因调控研究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兔关节软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
    咪唑安定及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
    布洛芬对创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左旋咪唑对氯胺酮麻醉家兔红细胞免疫功
    一氧化氮对肺泡巨噬细胞致炎效应的调节
    CD150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体外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