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肌酐酶法测定的两点法

型:两点法,反应温度:37℃,波长500~520 nm(主)/650 nm(次);标准:15 μl;样品:15 μl;试剂Ⅰ:200 μl;孵育时间300秒;试剂Ⅱ:50 μl;第一点读数时间:120秒,第二点读数时间300秒。
2.5 比较方法 Boehringer Mannheim的肌酐酶法测定试剂盒,按说明书测定。

3 实验和结果
3.1 去除肌酸干扰的能力 选择肌酐含量为495 μmol/L的样品一份,分别加入肌酸34,67,101,134 μmol/L用本法测定,结果分别为497.6,495.8,492.7,489.1 μmol/L,说明通过第一步反应至少能去除134 μmol/L的肌酸。
3.2 反应动力学曲线 选择不同浓度的样品按测定方法中的参数将样品和试剂Ⅰ混匀,37℃水浴300秒,然后加入试剂Ⅱ,立即于Beckman DU-640分光光度计自动记录动力学曲线,见图1。说明样品浓度在2740 μmol/L(31 mg/dl)以下时120~300秒间呈线性。在此时间内可以用两点法测定。

 

Figure 1 Reaction curve of creatinine
图1 反应动力学曲线

3.3 线性范围 按NCCLS(EP6-P)的评价方案,选择低值(97 μmol/L)和高值(2 749 μmol/L)样品各一份等量混匀产生中间值,再分别将中间值和低值,中间值和高值等量混匀,共产生5个不同值,用三种分析仪分别用两点法从低值到高值,然后从高值到低值测定,求得均值为Y,以理论值为X,进行回归分析,三种仪器的回归方程如下,Hitachi 7170:Y=0.9912X+9.55,r=0.9999;Beckman CX5:Y=1.0799X-32.56,r=0.998;Ciba-Coning:Y=0.997X-39.4,r=0.9987。均有很宽的线性范围。
3.4 精密度 按NCCLS(EP5-T2)的评价方法,选择88.7和752.3 μmol/L的样品各一份,用Beckman DU68分光光度计每天上下午双份测定,测10天,结果:批内CV 2.73%和0.71%;批间CV 4.43%和2.93%;总CV 4.92%和2.73%。三种仪器二个样品的批内CV:Hitachi 7170为0.38和0.34%;Beckman ΔCX5为1.44和1.31%以及Ciba-Coring为0.58和0.43%。
3.5 回收率 选择肌酐含量82.7 μmol/L的混合血清一份,分别加入221,442和884 μmol/L用本法测定,回收率在99.66%~100.9%。
3.6 方法比较 按NCCLS(EP9-P)的评价方案,选择含量在35~2 655 μmol/L间的临床样品40份,分别用本法(Y)和BM公司的试剂盒(X)测定,结果X=411.1 μmol/L,Y=410.2 μmol/L,Y=0.973X+10.33 μmol/L,r=0.9995。二者有良好相关。
3.7 参考值测定 选择健康体检样品275份(其中男183份,女92份),年龄在23~60岁。列入统计者均无肾病史,肾功能检验均正常。在Beckman CX5分析仪上用本法测定,结果,男子±s为98.4±18.9 μmol/L,范围为60.6~136.2 μmol/L,女子±s为77.8±16.5 μmol/L,范围为44.8~110.8 μmol/L。

4 讨论
4.1 据报告,肌酐酶法测定有四条反应途径[1~5],综合于图2。我们选择比色测定是因为其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宽,几种工具酶的稳定性较好。

 

Figure 2 Reaction principle for enzymatic measurement of creatinine
图2 各种酶法测定肌酐的反应原理

4.2 酶法测定肌酐的特异性远优于Jaffe氏法,血清中的内源性肌酸可用二步反应清除,我们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亚铁氰化钾和抗坏血酸氧化酶以消除Trinder反应中的胆红素和维生素C的干扰。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清透明质酸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测定对
    葡萄糖氧化酶法与邻甲苯胺法作血糖测定
    样品空白速率排除胆红素对肌酐两点法测
    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血尿酸 尿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