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石家庄等三市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
|
ccine; Catch-up mass immunization campaign; Vaccine effect▲
1996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泛美卫生组织(PAHO)、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联合召开了消除麻疹进展会议,认为基于WHO美洲区及其它一些国家控制麻疹的经验,使用现有的疫苗和免疫策略在全球根除麻疹是可行的,但根除麻疹接种1剂疫苗是不够的,会议推荐了初始强化免疫方案〔1〕。麻疹发病得到控制是消除和根除的必要前提,加速控制麻疹是我国“九五”期间计划免疫工作的任务之一,为此,卫生部于1997年4月下发了《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以指导各省控制麻疹工作的开展。由于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和冷连运转,河北省从1987年以来,麻疹发病率一直在5/10万以下〔2〕,但个别县(区、市,下同)麻疹发病仍较高,暴发时有发生,根据卫生部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1998年4~5月首先在石家庄、承德和张家口三市所辖的全部县的8月龄~14岁儿童,全部进行了一次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3〕,现将血清学效果和流行病学效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 资料来源 检测血清分别由三市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分别于强化免疫前和免疫后4~6周采集,由省卫生防疫站统一检测。历年人群麻疹血清监测资料,历年传染病年报和月报表,三市MV强化免疫报表。 2 血清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试剂购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按说明书操作。试验同时设阳性和阴性对照,以≥1:200为阳性。
结果
三市应种儿童3 312 425人,实际接种2 896 297人,接种率为87.44%。其中石家庄、张家口和承德三市接种率分别为84.85%、90.26%和91.93%。学龄前儿童接种率88.61%~93.88%,初中生接种率78%~84%,小学生接种率为84%~89%。 1 MV强化免疫前后抗体检测 MV强化免疫前后分别采集14个县的血清1 877份和2 698份。强化免疫前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平均为88.3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平均为571.67±3.08;低抗体(1:200)的比例为24.67%,预防显性感染的抗体滴度≥1:800〔4〕的比例为63.72%,高抗体(≥1:3 200)的比例为14.86%。强化免疫后抗体水平较高,各县抗体阳性率均达到99%以上,抗体滴度≥1:800的比例上升至98.00%,≥1:3 200的比例上升至63.53%;GMRT平均为2 118.17±2.49,增长3.71倍。强化免疫前后抗体滴度组成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经Ridit分析,u=36.48,P<0.001),强化免疫前后阳性率和GMRT差异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u1=24.38,P<0.001;u2=26.85,P<0.001)(表1、2)。
表1 强化免疫前后麻疹IgG抗体滴度分布
麻疹抗体滴度(1:) 合计 <2000 200 800 3 200 12 800 免疫前 218 463 889 279 28 1 877 免疫后 8 46 930 1 475 239 2 698
表2 强化免疫前后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
阳性率 (%) GMRT 各县阳性率 范围(%) 各县GMRT范围 免疫前 88.26 571.67 71.00~99.17 318.26~1 049.53 免疫后 99.70 2 118.17 99.70~100.00 1 550.60~3 916.40
2 不同年龄组强化免疫前后抗体水平比较 强化免疫前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别较小,平均为88.90%,均<90%;各年龄组麻疹抗体GMRT较低,均<700,以2~岁组最高,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强化免疫后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均>99%,抗体GMRT上升至2 000左右,仍以2~岁阳性率和GMRT最高。这与MV经8月龄初免后,1.5~2岁复种1针有关。MV强化免疫前后,各年龄组阳性率和GMRT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表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山东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我国白喉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