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人口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 |
|
疫工作的一个重点。本文拟通过对1991~1998年本区外来人口麻疹的流行病学分析,探讨控制外来人口麻疹发病的策略。
材料和方法
1 资料来源 病例资料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防疫站,人口资料来自公安部门。 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发布的《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 3 免疫程序 根据上海市规定的免疫程序,由本区各街道、镇医院接种门诊负责对应种对象接种MV:8月龄初种,4岁复种(包括外来学龄前儿童);对外来大、中专新生及外来跟踪办学的学生补种1针MV。
结果
1 流行强度 1991~1998年本区外来人口麻疹病例数为95例,是同期本区人口麻疹病例数(29例)的3.28倍;年平均发病率波动于1/10万~6.75/10万,1997年最高达6.75/10万,而同期本区人口麻疹年平均发病率波动于0~0.77/10万。1997年外来人口麻疹发病最多为27例,是同期本区人口麻疹(4例)的6.75倍(图1)。
图1 上海市浦东新区1991~1998年本区及外来人口麻疹发病率
2 人群分布 95例外来人口麻疹病例中,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62例,占总病例数的65.26%;而同期29例本区麻疹病例中仅7例为学龄前儿童,占24.14%,20岁以上成人为18例,占62.07%。 3 免疫状况 95例外来人口麻疹病例中,有MV免疫史的3例,占3.16%;无免疫史的37例,占38.95%;免疫史不明55例,占57.89%。29例本区人口麻疹病例中,有MV免疫史的7例,占24.14%;无免疫史的5例,占17.24%;免疫史不明的17例,占58.26%。 4 发病季节分布 本区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2~4月是发病的高峰季节,各发病19、30、27例,2~4月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61.29%(76/124)。
讨论
1 外来人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1991~1998年本区的外来人口麻疹病例的显著特点是:①病例以学龄前儿童为主;②大多数无免疫史;③发病高峰出现在外来人员进入本区的高峰期2~4月。外来人口麻疹发病特点与全国多数省一致〔1〕。 2 现行控制策略 2.1 对外来儿童的掌握 定期从公安、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抄录外来儿童的情况,并及时上门通知接种。每季度抽查1/4居委会(村)的外来儿童的建卡、证及接种情况,发现未建卡、漏种的儿童及时补建卡、证,同时补种相关疫苗。 2.2 预防接种以常规免疫为主,突击接种为辅 2.2.1 常规免疫 对已掌握的8月龄和4岁外来儿童进行MV初种和复种;流动性大的儿童,外地来沪的大、中专学生,新兵及跟踪办学的学生进行MV补种。 2.2.2 突击接种 包括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两种形式。1998年本区对麻疹病人密切接触者、年龄在6月龄~30岁的人群进行应急接种,共免疫2 004人次。1997年和1998年对外来人员开展了2次大规模的强化免疫,分别接种了17 362人次和29 562人次。其中学龄前儿童分别为5 709人次和4 769人次,成人分别为1 854人次和16 436人次。 2.3 疫情监测与疫点处理 本区各级医院、卫生院发现病人后12~24小时及时报告;区卫生防疫站专人负责及时调查处理;对疫点周围的正常人群进行应急接种,重点针对外来人口及儿童。 3 控制策略的完善 从麻疹发病率可看出,本区现行的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本区人口的麻疹发病,但对外来人口明显存在不足。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崇左县麻疹流行与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河南省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