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人群中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流行率及其疫苗免疫效果

本引进水痘疫苗的毒株和生产工艺,生产出的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水痘疫苗)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结果全部合格。我们于1998年10月在上海市卢湾区对384名0~50岁的健康人群进行了VZ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2~6岁健康儿童进行水痘疫苗的临床效果观察。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随机选择上海市卢湾区384名0~50岁的健康人群作为VZV血清流行率的调查对象;同样选择2~6岁未接种过水痘疫苗及无水痘感染史的健康儿童作为免疫接种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接种1个批号疫苗及安慰剂,组间性别及年龄均衡。
2 疫苗及安慰剂
  上海所生产的2批水痘疫苗,批号为9602和9701。日本BIKEN研究所生产的1批水痘疫苗作为对照,批号为VZ-05。接种后对剩余水痘疫苗进行回滴,滴度分别为:2.8×103PFU/剂(9602)、3.7×103PFU/剂(9701)、2.0×103PFU/剂(VZ-05)。安慰剂为上海所生产,不含水痘疫苗病毒,其它成分均与疫苗一致,批号为9710。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每人注射1剂,每剂0.5ml。
3 安全性观察
  各组接种前均测量体温1次(体温表事先标化),接种后1~3天每天测体温1次,并观察有无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6~21天每天测量体温1次,并观察有无皮疹等症状,将结果详细填入反应观察记录表内。
4 抗体检测
  各采集健康人群、接种对象的免疫前及免疫后6周的手指血(0.3ml),分离血清低温保存备测。血清抗体定量测定方法用日本Deca研究所生产的Anti-VZV/IgG试剂盒(ELISA法),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结果判定:抗体效价≥2判为阳性;抗体效价<2判为阴性。

结果

1 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血清流行情况
  检测384名健康人群中,VZV血清流行率以0~2岁最低,为13.24%;40~50岁最高,为100.00%;VZV抗体阳性率平均为64.32%(表1)。

    表1 对384名0~50岁健康人群血清中抗VZV-IgG检测结果


年龄组(岁) 检测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率(%)
0~2 68 9 13.24
3~6 71 21 29.58
7~12 70 53 75.71
13~19 70 62 88.57
20~29 35 34 97.14
30~39 35 33 94.29
40~50 35 35 100.00
合计 384 247 64.32


2 接种反应观察
2.1 I期临床观察 符合条件的21名儿童接种了国产水痘疫苗(批号9602),其中男性9人,女性12人。接种后一般情况良好,无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有1例发热反应(≥37.5℃),占4.76%;出现皮疹1例,占4.76%。
2.2 Ⅱ期临床观察 89名儿童接种了国产水痘疫苗(9602号46人,9701号43人),24人接种了日本产VZ-05水痘疫苗,13人接种了安慰剂,接种后2批国产疫苗各有2例发热反应,各有1例出现皮疹,无红肿反应。接种日本产疫苗和安慰剂者无任何反应。经统计学处理国产疫苗和日本产疫苗的发热反应(P=0.743>0.05)和皮疹(P=1.000>0.05)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国产疫苗与安慰剂相比较,发热(P=0.635>0.05)和皮疹(P=1.000>0.05)的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
3 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3.1 各组血清抗体阳转率比较 如表2所示,免疫前抗体阴性者,在分别接种2批国产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00%和85.71%,两者的抗体阳转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412>0.05)。将两者合并,抗体总阳转率为94.11%。接种进口疫苗者其抗体阳转率为81.82%。此阳转率与国产疫苗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364>0.05),而国产疫苗与安慰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1.1×10-22<0.05)。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用染色体候选区域限定策略对诏安地区人
    一个中国人群哮喘与5号染色体的连锁分
    广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云南省瑞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自
    羌族人群成人多囊肾病PKD1基因SM6位点
    1992 1997年北京房山区心血管病社区人
    肾综合征出血热 型灭活疫苗接种和对照
    无症状儿童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
    中国人群D20S161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顺德市桂洲镇35 59岁农业人群血压 血糖
    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付氧酶基因多态
    233例非糖尿病人群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
    胰岛素抵抗是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恶化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