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130分子在树突状细胞上表达及其意义 |
|
抗体B-T2由本室研制[3]。淋巴细胞分层液购自上海试剂二厂。RPMI1640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 1.2 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培养 正常健康人外周血经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层液进行常规密度梯度离心取单个核细胞(PBMC),洗涤后,以含10%FCS的RPMI1640调整细胞浓度至3.5×106 ml-1,加6孔板中(2 ml/孔),5%CO2、37℃培养3 h,吸去非粘附细胞,获得贴壁单核细胞,然后将贴壁单核细胞分成4个组,分别加入培养液。第1组中加入DC的培养液I(GM-CSF 100 ng/ml,IL-4 50 ng/ml);第2组中加入DC的培养液II(GM-CSF 100 ng/ml,IL-4 50 ng/ml和TNFα 20 ng/ml);第3组中加入DC的培养液I和抗CD40单抗(100 ng/ml);第4组中加入DC的培养液II和抗CD40单抗(100 ng/ml)。然后将这4组细胞置于37℃, 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4 d和7 d后,分别收取这4组细胞,进行DC的表型分析和gp130分子表达的分析。 1.3 细胞表型分析 将细胞调整浓度为5×106ml-1,加入eppendorf离心管,每管100 μl。离心后吸去上清,加入50 μl单抗,单抗的标记浓度为20 μg/ml,置于4℃,30 min,用含1%FCS的PBS洗涤2遍,加入荧光标记二抗,4℃置于暗处30 min,洗涤2遍,用流式细胞仪(Coulter,核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检测表型。
2 结果
2.1 gp130分子在单核细胞上的表达 从外周血获取的PBMC,贴壁培养3 h后,去除非贴壁细胞,获得贴壁的单核细胞。部分单核细胞经胰酶处理,悬浮后,立即用FCS中和胰酶活性,离心洗涤后,测定其细胞膜上的gp130分子(见图1A),gp130分子在单核细胞上呈弱表达,仅为15.9%。 2.2 gp130分子在DC上的表达 以GM-CSF和IL-4培养单核细胞使其分化成为DC。培养7 d后,DC上的gp130分子表达增加(见图1B)。目前已知GM-CSF和IL-4是DC的主要增殖分化因子,TNFα是DC的成熟因子之一。近有文献报道,通过CD40配体(CD40L)激发DC前体细胞上的CD40分子也可促使其向DC分化、增殖和成熟[4]。本室制备的刺激型抗CD40单抗,可取代CD40L,起着激发CD40分子的作用。根据上述这些因子的作用特点,我们进一步将单核细胞置于上述因子的不同组合之下,分别经过4 d和7 d的培养,动态观察在诱导DC过程中,DC上CD1a、CD14、CD80和HLA-DR表达的情况,同时也观察gp130分子表达的变化,其结果见表1和表2。在GM-CSF和IL-4的作用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DC上的gp130分子的表达在增加,在成熟因子TNFα作用下,gp130分子的表达可进一步增加。在刺激型抗CD40单抗的作用下,DC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约增加28.9%,而gp130分子的表达也显著增加,但抗CD40单抗和TNFα合用后,gp130分子的表达未见比单用时有明显的增加。
图1 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上gp130分子的表达 Fig.1 Expression of gp130 molecule on monocytes and dendritic cells Note:A.Monocytes;B.Dendritic cells
表1 培养 4 d 的DC上gp130和DC相关分子的表达(%) Tab.1 Expression of gp130 molecule and DC-associated molecule on DC after 4 days culture(%)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CD3 胞浆区Tyr突变阻断下游的细胞凋亡信号传递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云南省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状况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