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T |
|
李兵仓 王正国 朱佩芳 李应玉 胡 建*廖维宏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 400042;*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骨科)
摘 要 为了从神经营养因子角度探讨移植修复机理,将大鼠14d胚胎脊髓(ESC)植 入急性损伤成鼠脊髓后1、3、5、7、10、15和30d,用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技术对ESC 和宿主脊髓(HSC)内NT-3 mRNA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观察。定性观察显示,在正常 脊髓内,NT-3 mRNA以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少量胶质细胞分布为主;脊髓损伤以后,杂 交产物扩大到中小型神经元,同时更多的胶质细胞参与了反应;ESC植入后,除移植 物本身继续表达外,宿主脊髓阳性反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定量结果 表明,损伤组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移植组的分子杂交 反应又在很多时相点上显著高于损伤组。除此而外,分子杂交反应在损伤组和移植组 内持续的时间也不相同,前者的最强反应期为术后7d,后者为术后10~15d.我们认为, 移植的ESC除为自身和HSC提供神经营养外,也诱发了HSC在发生过程中曾经拥有的 合成机制,以增强NF表达的方式为自身再生提供营养,同时也为移植物的发育分化提 供合适的营养环境。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移植 神经营养素-3 分子杂交
胚胎脊髓(embryonic spinal cord,ESC)移植不但可以修复成体损伤脊髓(injured spinal cord,ISC)的组织缺损[1,2],对恢复ISC功能也有促进作用[3],并能挽救(rescue)损伤的宿 主神经元[4]。根据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不仅对感觉神经元、胆碱能神经 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分化具有维持和促进作用[5,6],还能挽救脊髓损伤神经元而 免遭变性死亡[7]和促使神经肌肉突触在结构和功能上尽快成熟[8],我们推测ESC 移植后的生长、分化以及修复ISC组织缺损和救援损伤神经元等作用可能和NT-3有关。 为此,本研究将ESC植入成鼠ISC后,对NT-3 mRNA的变化进行原位和斑点分子杂交观 察,以从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F)角度探讨移植修复机理。
材料和方法
1.动物处理与取材 按我们以前[2]介绍的方法进行脊髓损伤和脊髓移植。主要方法和步骤:以体重 200g左右的Wistar大鼠脊髓为宿主,以同种妊娠14d(E14)的胎鼠脊髓为受体。移植时先 半切宿主脊髓腰膨大(L1)左侧并吸出局部脊髓组织,然后由孕鼠子宫内取出E14胎鼠, 于显微镜下仔细剥离颈胸段脊髓,用玻璃针头吸取一段长约3mm的纯净胎鼠脊髓,注 入脊髓损伤处。确认植入后,用8-0的无创缝合线间断缝合硬脊膜。术后1、3、5、7、 10、15、30d时,随机取6只宿主鼠做原位分子杂交,另取5只用于斑点杂交。做原位分 子杂交者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经左心室\|主动脉系统依次灌注无RNase的PBS 150ml 和4%多聚甲醛200ml。灌注固定后2h取出移植部位脊髓,投入相同固定液继续固定2h, 然后转入20%蔗糖(无RNase)中过夜;欲做斑点杂交的动物麻醉后直接取出移植部位脊 髓,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备用。 除宿主鼠外,在以上各时相点还另用10只单纯脊髓损伤的大鼠做损伤对照。正常 对照动物总共11只,其中原位杂交用6只,斑点杂交用5只。本实验共用受体鼠77只, 单纯脊髓损伤鼠70只,包括11只正常对照大鼠在内,各种大鼠共计158只。 2.原位分子杂交 人NT-3 cDNA探针(穆援越博士赠送,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片断长0.44kb,连接于 PUC18质粒多克隆位点EcoRⅠ和HindⅢ之间。质粒的扩增、纯化、酶切和基因片段的 回收主要参照文献[9]进行。基因探针标记和检测按地高辛DNA标记与检测试剂盒 (德国Boehringer Mannheim Biochemica)说明书操作。原位分子杂交的主要步骤[10]为: 取出蔗糖中过夜标本置冰冻切片机切50μ[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大鼠垂体前叶内SP 下一个医学论文: 反义周期蛋白B1基因转染HT29细胞后若干细胞增殖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