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大鼠垂体前叶内SP



  SD成年雄性大鼠6只,体重约250g,1%戊巴比妥钠2ml腹腔麻醉后,主动脉灌注
生理盐水150ml。然后用4℃,4%多聚甲醛PB液400ml持续灌注固定1.5h后,取材。浸
入20%蔗糖液中,4℃过夜。经恒冷箱做连续切片(厚20μm),垂体分别采用近冠状(以
垂体的脑干面为底边的一种切片方式,如图1示)和矢状方向切片,将切片置于1∶5000
的抗-SP兔血清(新西兰Watpa公司)中,于室温下放置24h后,经ABC法,用葡萄糖氧化
酶-DAB-硫酸镍铵法呈色。对照实验用兔抗-Oxytoxin抗体在1∶5 000稀释度下替代SP
抗代进行免疫染色以及用10mol/L合成的P-物质(cambridge research biochemical)吸收SP-
抗体进行免疫染色。替代实验及吸收实验结果:大鼠垂体前叶未见阳性结果。

结  果

  1.根据近冠状和矢状连续的免疫染色的结果可见,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垂体前
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呈簇状(图2,3)。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簇的形成,多是由走在
垂体表面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束(图4)在垂体前叶某处进入前叶后,分成许多终末支
而形成的(图5)。这些垂体周围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束大多走行在垂体前叶腺体和软
脑膜之间(图4),呈吻-尾方向走行。主要走行在垂体前叶的腹侧缘和后缘上(矢状切面)。
前叶吻侧1/3段有较多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束位于垂体前叶血管旁,而神经纤维终末
较少(图6)。在垂体前叶内部,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及其终末则多位于腺细胞旁,较少
位于血管旁(图5,7)。前叶吻侧端实质血管旁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自成一体与腺体
实质内的神经纤维未见有什么联系。大鼠垂体前叶中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簇在前叶
腺实质中的分布位置是较恒定的。
  2.在矢状切面上,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呈簇状分布(图2)。自垂体的左侧端向中线
的连续切片上可见,分布在前叶翼端的矢状切面切片上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较少(图
2A,B,C,D)。而在随后的矢状切面的切片上,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垂体前叶中
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垂体前叶的中间部(图2E,F,G,H,I)。这些位于前叶中间部
的神经纤维又可分为背侧群和腹侧群(图2G,H)。背侧群的神经纤维靠近垂体裂,形成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急性脑缺血大鼠边缘系统谷氨酸及其受体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
    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对大鼠
    低氧对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放线菌酮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异氟醚MAC的
    咪唑安定及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
    热应激反应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
    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大鼠缺氧缺血
    维生素A缺乏对大鼠胚胎心脏致畸作用的
    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脑NGF BDNF的表达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