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垂体前叶内SP |
|
SD成年雄性大鼠6只,体重约250g,1%戊巴比妥钠2ml腹腔麻醉后,主动脉灌注 生理盐水150ml。然后用4℃,4%多聚甲醛PB液400ml持续灌注固定1.5h后,取材。浸 入20%蔗糖液中,4℃过夜。经恒冷箱做连续切片(厚20μm),垂体分别采用近冠状(以 垂体的脑干面为底边的一种切片方式,如图1示)和矢状方向切片,将切片置于1∶5000 的抗-SP兔血清(新西兰Watpa公司)中,于室温下放置24h后,经ABC法,用葡萄糖氧化 酶-DAB-硫酸镍铵法呈色。对照实验用兔抗-Oxytoxin抗体在1∶5 000稀释度下替代SP 抗代进行免疫染色以及用10mol/L合成的P-物质(cambridge research biochemical)吸收SP- 抗体进行免疫染色。替代实验及吸收实验结果:大鼠垂体前叶未见阳性结果。
结 果
1.根据近冠状和矢状连续的免疫染色的结果可见,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垂体前 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呈簇状(图2,3)。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簇的形成,多是由走在 垂体表面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束(图4)在垂体前叶某处进入前叶后,分成许多终末支 而形成的(图5)。这些垂体周围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束大多走行在垂体前叶腺体和软 脑膜之间(图4),呈吻-尾方向走行。主要走行在垂体前叶的腹侧缘和后缘上(矢状切面)。 前叶吻侧1/3段有较多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束位于垂体前叶血管旁,而神经纤维终末 较少(图6)。在垂体前叶内部,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及其终末则多位于腺细胞旁,较少 位于血管旁(图5,7)。前叶吻侧端实质血管旁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自成一体与腺体 实质内的神经纤维未见有什么联系。大鼠垂体前叶中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簇在前叶 腺实质中的分布位置是较恒定的。 2.在矢状切面上,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呈簇状分布(图2)。自垂体的左侧端向中线 的连续切片上可见,分布在前叶翼端的矢状切面切片上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较少(图 2A,B,C,D)。而在随后的矢状切面的切片上,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垂体前叶中 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垂体前叶的中间部(图2E,F,G,H,I)。这些位于前叶中间部 的神经纤维又可分为背侧群和腹侧群(图2G,H)。背侧群的神经纤维靠近垂体裂,形成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阿片 受体在猫脊髓背角浅层内的超微定位分布 下一个医学论文: NT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