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片 受体在猫脊髓背角浅层内的超微定位分布 |
|
王 丹 龚良维 丁玉强 张淼丽 秦秉志 李继硕 (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梁钅求琚脑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
摘要 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阿片μ受体(MOR)在猫脊髓背角浅层内的超微定位分 布。电镜下观察发现MOR样免疫反应产物主要位于小树突和无髓纤维内,偶见有阳性 的胞体。MOR阳性树突多与阴性轴突终末形成对称性突触,个别为非对称性突触。背 角浅层内分布有一定数量的MOR阳性无髓纤维,但仅观察到少量阳性轴突终末,且其 中大部分并不与其周围结构形成突触连接。本研究结果为MOR在脊髓水平参与阿片类 物质镇痛过程中存在突触前和突触后两种机制提供了明确的形态学证据。 关键词 阿片μ受体 脊髓 免疫组织化学 电镜 猫
药理学的研究表明,阿片受体至少存在μ、δ、κ 3种亚型[1]。其中阿片μ受体 (μ-opioid receptor, MOR)与吗啡这一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物的亲和性最强[2~4],且 MOR拮抗剂可逆转吗啡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抑制效应[1],提示MOR在吗啡镇痛效应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均显示大鼠脊髓背角浅层内和背根节 内存在大量MOR阳性神经元[1,5~8],而且在切断一侧脊髓背根后,同侧脊髓背角浅层 MOR样免疫反应产物明显减少[9],说明在背角浅层内MOR不仅位于突触后成分内,而 且部分初级传入纤维的终末内可能也含有MOR。免疫电镜已观察到大鼠脊髓背角浅层 的部分轴突终末内分布有MOR样免疫反应产物[10,11]。我们先前对MOR在猫脊髓背角分 布的研究表明,MOR主要出现于背角浅层的神经毯内,但在光镜水平很难判断和推测 MOR的超微定位分布[12]。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电镜技术对猫脊髓背角浅层中MOR的 超微定位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以期为研究MOR参与吗啡脊髓水平的镇痛机制提供形 态学资料。
材料和方法
用成年雄性猫4只,在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深麻醉状态下(100mg/kg),经心脏先灌 注500ml生理盐水冲洗血液,再用含0.5%戊二醛、4%多聚甲醛和0.5%苦味酸的0.1mol/L 磷酸缓冲液(PB,pH7.4)1 500ml灌注固定1h,取腰骶段脊髓(L5~S2),在上述固定液中 后固定3h(4℃)。振动切片机切片(厚50μm),切片收集于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 pH7.4)中。按ABC法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具体步骤如下:1.切片首先进入豚鼠抗大 鼠MOR的IgG(0.5mg/L,关于此抗体的制备、提纯和鉴定请参照文献[13])室温孵育过夜; 2.移入结合有生物素的羊抗豚鼠IgG(Vector,1∶200),室温孵育3h;3.ABC复合物(Vector, 1∶200),室温孵育2h。一抗和二抗用含0.05% Triton X-100, 0.2%驴血清和0.03% NaN3 的0.01 mol/L PBS(pH7.4)稀释,ABC复合物用含0.05% Triton X-100的0.01 mol/L PBS (pH7.4)稀释。上述每一步之间均用0.01 mol/L PBS(pH7.4)漂洗3次,每次5min。最后切 片在含0.05%DAB和0.003%H2O2的0.05mol/L Tris-HCl(pH7.6)缓冲液呈色15~30min。切 片呈色后入含1%锇酸的0.1mol/L PB (pH7.4)内固定1h,梯度酒精脱水,Epon812平板包 埋。在光镜下取脊髓背角浅层,修整后LKB超薄切片机超薄切片,醋酸铀、枸橼酸铅 染色,Philips CM100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摄片。 对照实验:在省去一抗或用正常的豚鼠血清替代一抗的情况下进行,结果均为阴性。
结 果
致密的MOR样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猫背角浅层内。免疫电镜观察表明,在背角Ⅰ、 Ⅱ层内的MOR样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树突和无髓纤维内,少量的胞体亦呈现免疫 反应。在脊髓背角Ⅰ、Ⅱ层内大量MOR样免疫反应树突中,小树突占绝大多数。阳性 树突[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人类初级视皮质含Parvalbumin神经元的出生前发育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大鼠垂体前叶内SP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