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量海人藻酸刺激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后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c |
|
(1∶8 000,Sigma),室温下孵育3h切片,再用DAB-H2O2方法呈色。第3组切片行Nissl染色。 1.5 脊髓内Fos样阳性胞核分布的图像分析:将Leica Q500MC图像分析仪的摄相系统连接于Olympus BX-50光学显微镜上,对灰度值6~12区间的Fos阳性胞核按核团或板层层次分布进行观察分析,自动记录出其数目和面积的百分比,得出脊髓灰质各层内c-fos表达的密度。为了便于分析,根据图像分析得出的结果(Fos阳性胞核面积占测量总面积的百分比),将脊髓灰质各层中的Fos阳性胞核的密度分成以下几个等级:++++ ·(>12%)、+++ ·(9%~12%)、++ ·(5%~8%)、+ ·(1~4)、±(偶见)。
2.对照实验 2.1 手术对照(n=2):动物术前的饲养环境、手术过程及染色程序与实验组完全相同,只是注射液不含海人藻酸,动物术后成活1.5h。 2.2 Fos免疫组织化学对照(n=2):取1套实验组大鼠的切片,用正常羊血清(1∶100)代替一抗,其余步骤不变。
结果
实验组动物接受海人酸注射后3~5min即清醒,伴轻度的躁动不安和探究活动增加,这种行为变化一般持续5~8min后变安静,对照组动物在术后没有行为改变。 光镜观察,台盼蓝显示的注射区均在SRD的范围内(图1),没有扩散到邻近的核团。给予海人藻酸刺激后,两侧脊髓灰质中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相近,无明显的差别,但是各层中的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差异很大,并且随存活时间的不同而出现动态变化。详见附表。
附表 海人藻酸注入SRD后脊髓灰质各层中F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 Table The density of c-fos positive neurons in different laminae of the spinal gray after kainic acidinjection into the SRD
脊髓板层 laminae of spinal gray 存活期(survival period) 0.5h 1h 1.5h 2h 4h Ⅰ ++ +++ ++++ ++++ ++ Ⅱ + +++ ++++ ++++ ++ Ⅲ ++ ++ +++ +++ + Ⅳ + ++ +++ +++ ++ Ⅴ + + ++ ++ + Ⅶ + ++ ++ ++ + Ⅷ - - ± ± - Ⅸ - - ± ± - Ⅹ + + ++ +++ +
将微量海人藻酸注入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图1×14)后1.5h,Fos阳性神经元在颈膨大 (图2×35)、胸髓(图3×35)、腰膨大(图4×35)和骶髓后角(图5×35)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的分支投射 下一个医学论文: P物质对大鼠下丘脑催产素及加压素免疫反应性神经元Fos癌蛋白的诱导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