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白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发育的组织化学与立体计量学研究 |
|
于新宇 孙长滨 王士平* (大连大学医学院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大连116622;*新疆医学院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
摘 要 对BALB/c小白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从胚胎14d(E14d)至成年期的发育过 程,进行了组织化学与立体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1)E14d~15d,细胞排列成不规 则的团和索状。E16d~E17d,细胞围成原始的甲状腺滤泡。E18d,滤泡腔内出现PAS 反应阳性胶体,成熟的甲状腺滤泡结构基本形成。(2)胚胎期滤泡上皮细胞核较大, 核/质比大于1.0,分裂像易见。出生后21d,核/质比稳定在0.35,滤泡上皮细胞形态结 构接近成年期状态。(3)E16d,AcP、ATPase、MAO 和SDH 均呈阳性反应,随后酶活性 逐步增强,至生后21d均达强阳性反应。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发育 组织化学 立体计量学 小白鼠
有关甲状腺发生、发育和分化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报道[1~4],但关于甲 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系统发育规律未见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小白鼠甲状腺滤泡 上皮细胞从胚胎期至成年各个发育阶段的变化,结合立体计量学和组织化学技术,探 讨其发育分化的规律。
材料和方法
选取60只健康的成年BALB/c小白鼠,雌雄各半,分别进行交配,以雌鼠出现阴栓 时作为胚胎0d。于胚胎第14、15、16、17、18、19d分别取其颈胸段;生后第1、7、 14、21、28d及成年(生后3个月)取其颈段,各期均取8例。所取材料分别制作石蜡切片 和冰冻切片。 1.石蜡包埋切片 1.1 苏木精-伊红(HE)染色:10%福尔马林固定,连续切片(厚5μm),观察细胞形 态结构,选取E14d\,E16d\,E18d,生后1、7、14、21、28d及成年期的连续切片各5张, 油镜下摄片,照片放大8倍。每张照片上随机选取10个细胞,用测试方格点计数法[5] 分别计数胞核落点数(胞核体密度)和胞质落点数(胞质体密度),并计算出每个时期胞 核体密度、胞质体密度均数值及核/质比值。对各期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1.2 PAS反应:Carnoy液(4℃)固定,连续切片(厚5μm),McManus法染色[6],观 察胶体和胶体小滴。对照采用淀粉酶消化法以区分细胞质内胶体小滴和糖原。 2.恒冷箱冰冻切片 所取材料不经固定,直接放入美国产AO型恒冷箱冰冻切片机内(-30℃),做连续切 片(厚8μm),分别进行下列4种酶组织化学染色:偶氮偶联法显示酸性磷酸酶(AcP),对 照采用氟化钠抑制;铅法显示腺苷三磷酸酶(ATPase),对照采用去除底物孵育;四唑盐 (NBT)法显示单胺氧化酶(MAO),对照采用安非它明(amphetamine)抑制;四唑盐(NBT) 法显示琥珀酸脱氢酶(SDH),对照采用去除底物孵育。上述各种酶染色方法见文献[6]。
结 果
1.形态学观察 E14d,甲状腺由不规则排列的细胞团、索组成,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胞核较大, 核仁清楚,异染色质较少,分布于核膜内表面,分裂像易见(图1)。E15d,细胞排列成 不规则团状,分裂像易见(图2),细胞形态结构与E14d相似。E16d,腺体外侧部出现由 细胞围成的原始滤泡,这种滤泡体积较大,呈球形,滤泡腔内含有嗜中性致密物质, 但未见胶体出现。滤泡上皮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较大,分裂像易见(图3)。E17d, 腺体中央也出现原始滤泡。E18d,滤泡结构遍布整个腺体,滤泡腔中出现均质状胶体, HE染色呈淡粉红色;滤泡上皮细胞呈单层立方形,核较大,圆形,位于中央,异染色 质致密呈块状分布于核膜内表面,分裂像少见(图4)。出生后,滤泡体积增大,滤泡腔 内胶体增多,嗜酸性染色增强。生后21d(图5)。滤泡上皮细胞形态结构接近成年期状 态。 2.立体计量学分析 从表1可见,从E14d至生后21d,胞核体密度呈下降趋势,胞质体密度呈上升趋势, 核质比逐渐减小。(1)胚胎期胞核、胞质体密[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细胞因子对关节软骨基质合成的调节作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人胎儿肾上腺的组织发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