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肿瘤中p53 p21 C |
|
3~5]。 肿瘤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有关。本文在对癌基因研究的同时,对膀胱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t、Ea进行了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膀胱移行细胞癌: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15~80岁,平均55岁。另取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作对照组。 1.2 标本处理 所有标本经石蜡包埋,作4 μm连续切片,1份重新作HE染色以核实诊断;另3份作p53、p21、C-erbB-2染色。 1.3 免疫组化LSAB法 1.3.1 方法 ①用1∶50丙酮浸泡载玻片,以防脱片。②用3%H2O2处理切片以灭活内源性酶。③用0.01 mol/L柠檬酸盐处理p53、p21切片,经加热、冷却后进行下一步。④p53、p21切片滴加抗原修复液;C-erbB-2滴加复合消化液。⑤加封闭液。⑥分别向3张切片加小鼠抗p53、p21、C-erbB-2蛋白抗体。⑦加山羊抗小鼠IgG。⑧加APA-兔抗山羊IgG。⑨DAB染色。⑩苏木素轻度复染,直到切片呈蓝色。 1.3.2 结果判定标准 p53蛋白产物显色特点:光镜下见膀胱癌细胞核染成棕黄色,部分胞浆亦被染色,阳性细胞在癌组织内呈局灶性分布。p21蛋白产物显色特点:光镜下见显色多位于胞浆内,为棕黄色,胞膜亦有着色,显色过强时呈棕褐色,可见细小及粗大颗粒。C-erbB-2蛋白产物显色特点:光镜下见显色多位于胞浆内,为棕黄色,大多数为片状分布,少数为局灶性及弥漫性分布。 1.4 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用OKT11、OKT4和OKT8抗体对病人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OKT11识别全部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OKT4识别辅助性T细胞亚群,OKT8识别抑制性T淋巴细胞亚群。 1.5 Et花环及Ea花环检测 见参考文献[6]。
2 结果 2.1 p53、p21、C-erbB-2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 从表1可以看出p53、p21、C-erbB-2阳性表达率均随病理分级的上升而明显增加;Ⅰ级与Ⅱ级、Ⅲ级;Ⅱ级与Ⅲ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p53、p21、C-erbB-2阳性程度也随病理分级上升而增强,经χ2检验相关分析,均为P<0.05。 2.2 p53、p21、C-erbB-2阳性表达与膀胱癌复发的关系 本实验检测40例标本中(见表2)除行膀胱全切3例外,复发21例,未复发16例。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阳性表达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复发率。 2.3 p53、p21、C-erbB-2表达与膀胱癌预后 本实验组死于该肿瘤17例。p53阳性者死亡率为71.4%(15/21),而阴性者死亡率为31.5%(6/19);p21阳性者死亡率为77.2%(17/22),阴性者死亡率为31.8%(7/22),见表3。 2.4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OKT4/OKT8比值及Et、Ea花环 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其OKT4、OKT11、OKT4/OKT8、Et、Ea数值逐渐下降,而OKT8值则逐渐升高。
表1 p53、p21、C-erbB-2表达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Tab.1 Expression of p53,p21,C-erbB-2 genes and pathological grade
Pathological grade p53 p21 C-erbB-2
+ Total(%) -Total(%) + Total(%) -Total(%) + Total(%) -Total(%) Ⅰgrade 2 1 0 3(30.0) 7(70.0) 2 2 0 4(40.0) 6(60.0) 0 2 1 3(30.0) 7(70.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3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