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时距认知的研究简介及发展趋向 |
|
采用的选择任务不能测查儿童对这三者数量关系的掌握;比较任务的完成还要受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影响和限制;“两列车”的任务所需信息很多,会超出儿童的加工容量。他进而用信息整合理论发展出的机能测量法(Functional Measurement)考察了人们对t/s/d三者关系的知识,发现从5岁的儿童到成人在完成任务时都用到了代数整合规则(+-*/);5岁儿童已经知道时间-距离,速度-距离均有正向关系,时间-速度间有反向关系;信息加工的容量决定儿童整合时空变量的能力。但从本质上讲,他选用的研究方法仍是皮亚杰范式之内的。 Curt Acredolo(1989)总结了研究儿童对t/s/d关系理解的四种方法[3]。(1)比较相对时距。被试观察两物体在两条并行的轨道上向同方向行进的情况,确定它们是否行进了同样长的时间;如不是,哪一个走的时间更长。(2)估计相对时距。告诉被试有关两个物体在两个维度上相对值的信息,让他推断第三个维度的相对大小。(3)估计量化的单一时距。被试要考虑的是独自行进的物体,已知两个维度的值,估计第三个维度的值。(4)评价相对t/s/d组合的可能性。被试要考虑两个移动的物体,告诉他两个物体在各自三个维度上的相对值(相对的t/s/d ),被试要评价这种组合的可能性。Curt认为没有一种方法能回答儿童在此方面知识的所有问题,但结合在一起使用则可以较清晰地看到儿童对t/s/d关系的理解情况。因此他的研究综合利用了上述四种方法,研究结果是(1)儿童早期多数能意识到d/t,s/t间的协同关系并有能力想象某物在某段距离上以某种速度在移动,但不能理解各个维度间的必要联系;(2)幼儿可以意识到各个维度间的协同关系,并依据速度与距离线索来确定相对或绝对的时距,但理解并不完全,有时会认为时间与速度有正向关系而与距离有反向关系,或只依据速度(或距离)来判断时间的长短;(3)一旦儿童理解了各个维度间的必要联系,他们就会放弃从速度-距离推导时间的方法而只从开始-结束时间着手解决问题。
2 时距认知影响因素的研究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离职问题研究综述 下一个医学论文: 关于无意识知觉的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