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 |
|
化莫测,随机应变,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战局危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信将,行赏公正及时,处罚不分贵贱;步将,身体强健,勇气压倒千人,善于固守阵地,擅长用剑戟撕杀;骑将,善骑善射,进攻时做先锋,撤退时当后卫;猛将,气概横贯全军,蔑视强敌,不屑于打小仗,面临大敌则勇气倍增;大将,见到人才喜出望外,虚心采纳别人意见,性格宽厚而又刚毅,勇猛而又足智多谋。
2 将领素质论
将领应具备什么素质?自《孙子兵法》以来,众说纷纭,大致说来,主要有如下一些看法:
2.1 “五德五危”论
《孙子兵法·计篇》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就是说,作为将领必须具备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五项标准,后人称之为“五德”。这并不能概括孙武对将领素质的要求。他在《九变》篇中还写道:“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这是从将领性格方面考虑的,补充了“五德”的不足。“勇”是美德,但“必死”、鲁莽就可能被敌诱杀;“爱人”是美德,但过分爱民则会因掩护民众而导致烦劳;“廉”是美德 ,但过分廉洁自爱亦会因受不起敌人的侮辱,而失去理智。至于贪生怕死,一触即发的将领,自然是不堪大任的。这样,孙武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将领应当具备的素质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2.2 “三具”论
《管子》认为,“为兵之数,……在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4]为此,将领必须“三具”,即要“知形”、“知能”、“知意”:“人之众寡,士之粗精,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参具者也。[5]所谓“知形”,就是要认识敌我双方军事物质力量的“轻重强弱之形”;“知能”,就是要认识敌我双方将领的才能;“知意”,就是要认识敌我双方军事行动的意图。作为将领必须具备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闻无极”,“见未形”。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福州市仓山区登革热流行及防制效果的调查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家庭理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