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市仓山区登革热流行及防制效果的调查研究 |
|
,从疫区人房和外环境捕捉白纹伊蚊(24只为一组),接种C6/36细胞作病毒分离。并用补体结合试验及单克隆抗体法进行病毒型别鉴定[1]。
2 结果
2.1 地理环境简况 福州市位于北纬26°04′~26°09′,东经119°01′~119°08′,属亚热带气候。这次登革热流行的连坂、潘墩、福濂村距福州市中心12 km,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村民多以务农和经商为生。村民多拥有独立院落,喜爱种花养草,住宅周围多见蓄水缸、池与废弃缸、罐和废轮胎积水。近年来,居民常去海南、广东等疫区经商旅游,还有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回乡探亲访友。这次登革热在6~10月份流行,此期平均温度26~35℃,相对湿度79%,降雨量约1 650 mm。 2.2 流行概况 登革热首发于城门镇的连坂村,据当地医疗站人员回顾,7月份开始发现发热、头痛、出疹的病人,当时误认为流感,8月起病人不断增加,区、市防疫站初步调查认为是新的疾病,9月初省、市组织防疫与临床专家深入调查,9月中旬确认为登革热,在组织省市医务人员协助治疗病人的同时,发动群众开展以灭伊蚊为中心的卫生运动,至10月中旬控制了疫情。由于登革热在福州已有55年未发生过流行,未能及时确诊,致初期未能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以致疫情扩散至邻近村,共波及3镇18个村,流行101天,有1 549人得病。 2.3 流行特征 2.3.1 发病率: 3镇18村(居民区)共有居民43 555人,发病1 549人,总发病率为3.56%,发病主要集中在城门镇,占总发病数的87.73%,其中又以连坂、潘墩、福濂3村为高,共1 199例,占总发病数的77.4%。其余村则多系散在发生(表1)。
表1 福州市仓山区登革热病例分布情况
镇名 村名 村人口数 病例数 发病率(%) 城门镇 连坂 1 420 561 39.51 潘墩 3 445 485 14.08 福濂 1 177 153 12.99 黄山 3 251 38 1.17 樟岚 4 298 34 0.79 狮山 2 164 50 2.31 绍岐 839 2 0.24 濂江 2 096 29 1.38 敖峰 6 505 7 0.11 螺洲镇 州尾 1 443 10 0.69 吴厝 2 425 12 0.49 杜园 1 789 3 0.17 店前 1 419 8 0.56 居委会 847 1 0.12 乾元 1 938 1 0.05 盖山镇 浦下 4 230 153 3.62 中山 1 669 1 0.06 屿宅 2 600 1 0.04 合计 43 555 1549 3.56
2.3.2 年龄和性别: 据连坂、潘墩、福濂和浦下4个村调查,男性罹患率为11.25%(618/5 493), 女性为13.64%(654/4 794),女性高于男性(χ2=13.51,P<0.01)。患者年龄最小为7个月,最大94岁,以20~49岁青壮年(57.59%)为主(表2)。 表 2 福州市仓山区登革热病例年龄分布
年龄组 病例数 构成比(%) 0~ 43 2.78 10~ 169 10.91 20~ 252 16.27 30~ 316 20.40 40~ 324 20.92 50~ 189 12.20 60~ 170 10.97 70~ 86 5.55 合计 1 549 100.0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出生季节 身高 性别与体重4个变量关系的同质分析试用结果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领的心理品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