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枢神经系统对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神经调控 假狂犬病毒跨突触标记 |
|
存活期较长的动物,有些胶质细胞中也可见PRV阳性反应。但胶质细胞比神经细胞要小得多,容易区分。 将PRV注射于大鼠咽肌后,脑内PRV阳性标记细胞的分布部位随着存活期的延长而增多。咽肌注射PRV后48h,仅在疑核半致密部中出现阳性标记细胞。存活56h后,PRV跨突触感染的第二级神经元可见于孤束核的中介亚核、中间亚核和吻内侧亚核及其周围的网状结构中[1]。存活62~72h后,在延髓和脑桥的许多结构中出现标记细胞。存活80~96h后,延髓和脑桥中上述部位的标记细胞更为密集,中脑和丘脑下部的一些核团中也出现标记细胞。存活102h的动物,标记细胞的分布部位和存活96h类似,但数量更多,且在大脑皮层的前部也可见标记细胞。动物存活96~102h后,在延髓的小细胞网状核、最后区、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三叉旁核、外侧网状核、正中旁网状核(图1)、延髓腹外侧部、巨细胞网状核和C3细胞群;脑桥的蓝班核、蓝班下核、K-F核、臂旁核(图2)、Barrington核、A5细胞群和脑桥网状核尾侧部和吻侧部;中脑的中央灰质、中脑深核、楔形核、中缝正中核和中缝背核;丘脑下部的弓状核、连合前核(图3)、丘脑下部外侧区(图4)、前区、后区、丘脑下部室旁核(图5)、室周核、丘脑下部背内侧核和腹内侧核以及内侧和外侧视前区;丘脑的室旁核、外侧缰核和束旁核;端脑的外侧隔核、终纹床核(图6)、杏仁核、未名质、斜角带核、穹窿下器;大脑皮层的内侧和外侧中央前区(图7)、边缘前区(图8)、第一感觉运动皮质和无颗粒型岛叶皮质背侧区和后区中均出现较多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在脑内的分布的示意可见图9。
图9 PRV注射咽肌102h后阳性标记细胞在脑内的分布示意。圆点代表PRV标记细胞。
A5.A5细胞群 acb.伏隔核 AH.丘脑下部前区 Ald.无颗粒型岛叶皮质背侧区 Alp.无颗粒型岛叶皮质后区 amb.疑核 AP.最后区 ar.弓状核 bar.Barrington核 bst.终纹床核 C3.C3细胞群 ce.杏仁中央核 CG.中央灰质 cn.楔形核 dpb.外侧臂旁核 dpM.中脑深核 dr.中缝背核 gi.巨细胞网状核 KF.臂旁腹外侧核 LH.丘脑下部外侧区 1h.外侧缰核 loc.蓝班核 los.蓝班下核 LPO.外侧视前区 lrt.外侧网状核 ls.外侧隔核 MPO.内侧视前区 mr.中缝正中核 pa.丘脑下部室旁核 pa5.三叉旁核 pcrt.小细胞网状核 pe.丘脑下部室周核 PH.丘脑下部后区 PL.边缘前区 pmn.正中旁网状核 pnc.脑桥网状核尾侧部 pno.脑桥网状核吻侧部 ppc.连合前核 Prcl.外侧中央前区 Prcm.内侧中央前区 pv.丘脑室旁核 r.红核 rm.中缝大核 rob.中缝隐核 SI.第一感觉运动皮质 SFO.穹窿下器 SI.无名质 sol.孤束核 vbd.斜角带核垂直部 VTA.腹侧被盖区 7.面神经核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神经肽Y 下一个医学论文: 广州管圆线虫病治疗药物筛选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