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脂血症大鼠肠系膜上动脉NP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的变化 |
|
郭国庆* 魏 洪 邝国璧 (中山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广州510089; *暨南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广州)
摘 要 为探讨神经肽Y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用ABC免疫组织化学及体视学方法观察高脂血症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神经肽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的变化。(1)定性观察:对照组各时期神经肽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呈网状攀附于血管周围,分布均匀,并见串珠状膨体;高脂组纤维呈密集网状分布,在纤维网孔中出现大量较纤细的新增生纤维,其排列较紊乱,膨体清晰可见,这种变化见于各期实验组。(2)定量结果:对照组各时期纤维密度无明显改变;高脂组纤维密度逐渐增多,30d、90d与7d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分别较对照组增多(P<0.01)。结果提示,血脂升高可促使肠系膜上动脉壁神经肽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增生,这种变化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肠系膜上动脉 神经肽Y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神经肽(neuropeptide Y, NPY)是交感神经末梢分泌的神经递质之一,不仅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且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交感神经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直存有争议,故许多有关AS病因学的文献很少提及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1]。近年来,学者们[2~5]发现NPY能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而且高脂血症时血管对NPY的收缩反应明显增强,且随年龄而递增。但目前尚缺乏有关高脂血症时NPY能神经纤维变化的形态学资料。鉴于此,本实验对雄性SD大鼠进行高脂血症造型,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肠系膜上动脉NP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并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初步探讨NPY与AS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 雄性SD大鼠(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48只,随机分2组:(1)高脂组:高脂饮食,饲料配方[6]:胆固醇2%,猪油10%,白糖5%,牛胆盐0.5%,他巴唑0.2%,基础饲料81.3%,合计100%;20g/d/只。(2)对照组:普通饮食;分别于7d、30d、90d 3时期处死动物进行观察;各时期动物均为8只。
2.试剂 胆固醇(进口分装,Holland产品),兔抗NPY血清(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姚大卫教授馈赠),生物素标记羊抗兔IgG及ABC复合物(Vector产品),DAB(Sigma产品)。
3.血脂测定 处死前禁食12h,经下腔静脉采用1~1.5ml;离心分离血清;分离抽提-乙酰丙酮显色法测甘油三酯,醋酐硫酸单一试剂直接显示法测总胆固醇[7]。
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多聚甲醛灌(4℃)注固定1h,先快后慢;取肠系膜上动脉第一级分支;入相同固定液(4℃)5h;20%蔗糖(4℃)保存;O1ympus体视显微镜下去除血管外结缔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简要过程如下:(1)0.3%H2O2,室温,5min;(2)正常羊血清,室温,1h(不冲洗);(3)1∶1 500兔抗NPY血清,4℃,湿盒,60h;(4)1∶200生物素化羊抗兔IgG抗体,4℃,湿盒,24h;(5)1∶100ABC复合物,4℃,湿盒,12h;(6)0.05%DAB/0.01%H2O2显色7min;以上各步骤前后均用0.01mol/L PBS漂洗3×10min;铺片,自然干燥,常规脱水、透明、封片。染色结果用Olympus BH-2显微镜观察并摄片。 本实验用0.01mol/L PBS或正常羊血清替代第一抗体作为阴性对照。
5.NP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体视学分析方法 按Dhital等[8]的神经纤维定量程序,每条动脉(n=8)取近、中、远3段3个视野,于40×物镜和10×目镜(内装方格测微尺)下计数0.25mm长血管神经纤维与方格线的交叉点数,取3个值的平均数表示该血管NP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的密度(交叉点数/0.25mm2),用SPSS/PC统计软件进行组内及组间t检验。
结 果
1.血脂变化 对照组血总胆固醇为3.45±0.42mmol/L;高脂组7d即明显升高,达12.08±1.15mmol/L,30d、90d皆维持于此水平;各组动物血甘油三酯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维持在3.15±0.[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p21Cip1基因对V79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大鼠三叉神经节及尾侧亚核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面口部伤害性刺激时的动态变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