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探讨

7 kPa和舒张压≤12.0 kPa)的正常受试者178人,经询问家族史,其中父母均无高血压者116人(NT-,男77;女39),年龄(54.2±11.7)岁。父母均有或其中之一有高血压者62人,(NT+,男34;女28),年龄(49.0±11.6)岁。
  EHT患者组:经临床检查证实收缩压≥21.3 kPa或舒张压≥12.7 kPa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EHT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合并糖尿病患者)159人。其中父母均无高血压的患者57人(EHT-,男39;女18),年龄(58.1±10.5)岁。父母均有或其中之一有高血压的患者102人(EHT+,男68;女34),年龄(53.7±10.1)岁。
  二、方法:
  (1)DNA提取与纯化:血细胞通过SDS和蛋白酶K消化,再用酚去除蛋白,可提取基因组DNA片段[1]。
  (2)ACE多态性PCR方法[2]:
  引物:p1,5′-CTGGAGACCACTCCCATCCTTTCT-3′
  p2,5′-GATGTGGCCATCACATTCGTCAGAT-3′
  1X缓冲液(3.0 mmol/L MgCl2、50 mmol/L KCl、10 mmol/L Tris-HCl pH 8.4,0.1 g/L明胶),0.5 mmol/L dNDPs,引物p1和p2各10 pmol,模板DNA约300 ng和1单位 Taq DNA聚合酶,反应总体积50 μL。在PCR仪上扩增(Perkin Elmer 480),94℃变性1 min,58 ℃退火1 min,72 ℃ 延伸1 min,共30个循环。PCR产物在含溴乙锭的2%琼脂糖凝胶电泳。
  三、组间频数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 果
  应用PCR检测ACE I/D基因多态性,由于ACE基因在第16内含子存在一个287bp的插入(Ⅰ)或失(D)的Alu重复序列。对每一样本ACE基因的PCR产物,经2%琼脂糖电泳后,可出现纯合子490bp插入型(Ⅱ)和190bp缺失型(DD)或490bp/190bp杂合型(ID)的3种类型之一。
  1.NT和EHT 2组ACE基因型分布经χ2检验(分别为0.093;0.310,P>0.05)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来自同一人群。
  2.从表1所示,NT-和NT+ACE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两组合并后,按年龄(≤49岁,n=86;50~59岁,n=16;≥60岁,n=76)分3组,ACE基因型频率分布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等位基因的频率3组之间和≤49岁与≥60岁之间有显著差异(χ2=5.592 P<0.05)。ACE DD型基因有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趋势。
  3.从表2所示,EHT-和EHT+ ACE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合并后,按年龄(≤49岁,n=54;50~59岁,n=29;≥60岁,n=76)分3组,ACE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的频率无显著差异。

表1 正常血压人群组中ACE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
Tab 1 Genotype distribution and allelic frequency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 normotensive subjects

  n Genotype Alleles
DD ID Ⅱ D I
NT- 116 22(20%) 55(46%) 39(34%) 99(43%) 133(57%)
NT+ 62 13(21%) 31(50%) 18(29%) 57(46%) 67(54%)
χ2   0.260 P>0.05   0.194 P>0.05
Total 178 35(20%) 86(48%) 57(32%) 156(44%) 200(56%)
≤49 y 86 21(24%) 45(52%) 20(23%) 87(51%) 85(49%)
49~59 16 3(19%) 6(37%) 7(44%) 12(38%) 20(62%)
≥60 y 76 11(14%) 35(46%) 30(39%) 57(38%)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现状及趋势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颈癌组织中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2型糖
    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颊面部皮肤缺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