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人格心理学的未来 等待 大一

罗珊红

北京大学心理系( 北京100871)

[摘要] 本文对当前人格心理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从中发现其发展趋势是需要“大一”——一个大理论来指导人格研究,然后以“大五”模型和“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为例深入分析了“大一”的可取性、可能性和可行性。最后对人格心理学的未来作出展望。

关键词 人格心理学,“大五”模型,特质研究,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分类号 59.846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它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成长,又要面临一个新世纪的挑战时,我们希望展望它的未来,而这必然离不开对它的过去和现在做出现实的评估。

1人格心理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人格心理学曾经有过光辉的过去,各大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等都曾在人格心理学的园地中争奇斗妍,但现在的人格心理学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有分化瓦解的危险。那么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McClelland 以TAT研究成就动机闻名于世的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当前的人格心理学有四个特征:第一,人格大体上仍然是对自我印象的研究。这是针对人格研究方法而言。目前它仍以自我报告为主;第二,当前的人格研究仍然基本上只涉及意识的或认知的变量;第三,人格研究远未成为一门日益积累的科学,而只是众多分散工作的总称。他说每个人似乎更醉心于提出一个新途径。第四,与心理学的其他很多研究一样,人格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过程上,而不是内容。心理学还是一门研究“ing”的科学。[1]

  刘兆永在谈到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现状时也认为,当前传统的人格理论并未死去,而又产生了更多的新的人格理论,但又缺乏能整合前人资料、进一步指导研究的人格理论。[2]

  Epstain认为人格心理学衰落的原因不在于它太狭隘,而是它没有一个大的人格理论可以有效地与经典理论竞争。[3,4]

  很多人格心理学家都认为当前的人格心理学缺少一个大理论(a grand theory)来指导和统一研究,因而大家都发出了对大理论的呼唤。[5,6]而Funder.D.C却严肃地提出了三个问题:这样的大理论可能吗?它真的可取吗?它是否已经存在?Funder自己对几个问题作了概括的回答。首先人格研究太广泛而不能被一个(即使是一个大理论)所完全囊括。经典的人格理论流派一般都只能较好地解释某一方面的问题。第二,他认为现存的几大理论已经让人格心理学显得宽泛、多元化而且开放,而一个大理论反而会削弱这一点。他还用借喻的手法警告呼吁大理论的人们:“一个昆虫学家在路上发现了一只臭虫,他不知道该把它归入哪一类,于是上前一脚把它踩死了。”第三,由于前两个问题已经作出了否定回答,所以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是否定的。但Funder认为象“大五”、社会学习理论、进化生物学等这样的理论即使能算上所谓的“大一” 理论(A Big One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那么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的框架[7]。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的人格心理学看上去生气勃勃、百花齐放,但在理论上却少有建树。而研究不能结晶为理论就毫无意义。因此人们呼唤一个大理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这样一个大理论究竟有没有诞生呢?我们可以来看看两个例子。

2从“大五”和“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看“大一”的可能性

2.1“大五”模型(Five-Factor Model)

  “大五”是当代人格心理学的新型特质理论。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和完善,其理论和研究模式已经由初具规模趋向成熟。主要做法是这样:首先把某一语系的所有描写人的词汇挑选出来,然后进行筛选、比较和匹配,根据语义将词分入不同的范畴组,制成词表,用这个词表让被试对自我或他人进行描述,最后对各个范畴求出相关,形成相关矩阵,再作因素分析。结果得到几个因素,取前几个载荷量大的因子作为人格的基本因素。

  近年来许多这方面的研究表明,不论是用英语词汇还是用中文词汇,不论是让被试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描述,不论采用什么因素抽取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心理应激对 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
    中师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少年犯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
    大学生受暗示性的测量及其与人格的关系
    人格障碍评估研究 PDQ 4在北京医学生中
    对一例恐怖症的综合心理治疗
    住院精神病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PET CT检查中患者不良心理调查及干预方
    自然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心理干预临床探讨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正视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优生健康成长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