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胚胎及新生期大鼠胃肠道胰岛淀粉样多肽与生长抑素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
|
梁文妹 石爱荣* (贵阳医学院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贵阳 550004;*北京医科大学组织学胚胎学系)
摘 要 为探讨胚胎期及新生期大鼠胃肠道的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在相邻切片上分别显示第15~21d大鼠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的IAPP免疫反应性(IR)细胞和生长抑素(SS)IR细胞,观察了IAPP与SS在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第15d胚胎,胃肠道内未见IAPP-和SS-IR细胞。第17d胚胎,IAPP-与SS-IR细胞均很少,免疫染色较弱,着色较浅,免疫反应性细胞散布于分化未完全的肠上皮细胞间。胚胎19d,IAPP-和SS-IR细胞出现于胃和小肠,以十二指肠为多。胚胎第21d及新生期,胃肠道各段均可见到IAPP-和SS-IR细胞。经邻片比较证明,胚胎第19d始至新生期,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部分IAPP-IR细胞与部分SS-IR细胞的定位相同,表明IAPP与SS在十二指肠和空肠D细胞中有共存。胃、回肠、结肠和直肠未见到IAPP与SS有细胞内共存的现象。本文对上述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胰岛淀粉样多肽 生长抑素 胃肠道 胚胎和新生大鼠
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 IAPP)是一种主要分布于胰腺的多肽激素,由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1,2]。目前关于IAPP在胰腺外定位的报道仍然很少。我们曾报道IAPP免疫反应性细胞在大鼠胚胎期、新生期及生后发育期胃肠道的个体发生和定位分布[3,4]。已有实验证明,IAPP在胰腺内与胰岛素(insulin,Ins)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均有细胞内共存的关系[5~7],但IAPP在胃肠道内与SS在D细胞中有无共存以及相互关系如何目前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用邻片单染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了IAPP、SS在大鼠胃肠道的分布及其在D细胞中是否共存,将为进一步了解胃肠内分泌细胞中生物活性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形态学依据。
材料和方法
1. 动物分组与标本制备 正常Wistar大鼠胚胎20只,新生Wistar大鼠5只,雌雄不拘。胚胎大鼠以查见母鼠有阴栓之日起计算受孕日期为0d,分为胚胎第15、17、19、21d组和新生期组,每组5只。孕鼠经三氯甲烷吸入麻醉后,打开腹腔取出胎鼠。将第15、17d组胃肠道全长一起取材。第19d组按胃至十二指肠及其余肠道两部分取材。第21d胎鼠及新生大鼠分别取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组织块入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4μm。将相同胎龄组同一组织的切片各取1片,裱于同一载片上,按顺序编号,每例观察切片3张以上,切片间隔36μm。 2.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取相邻组织切片,用Sternberger PAP法分别显示IAPP-及SS-IR细胞。切片常规脱蜡至水,用甲醇-H2O2封闭后,正常羊血清(1∶50)室温30min;兔IAPP抗血清(1∶4 000,Peninsula Lab, USA产品),兔SS抗血清(1∶1 000,第二军医大学提供),于4℃过夜;羊抗兔IgG(1∶50)37℃45min;兔PAP复合物(1∶100)37℃45min;DAB-H2O2液显色:苏木精复染胞核,树胶封片。 方法对照:以PBS分别代替IAPP和SS抗血清,其余步骤同上述。
结 果
用PAP法显示的IAPP-和SS-IR细胞,其反应产物为棕褐色细颗粒状,存在于胞质内。方法对照均为阴性。 1. IAPP-IR细胞和SS-IR细胞的定位 第15d胚胎,胃肠道未见IAPP-和SS-IR细胞。第17d胚胎,胃肠道免疫反应性细胞很少,散在分布于分化未完全的上皮细胞间。第19d胚胎,IAPP-IR细胞仍少,见于胃和小肠,以十二指肠稍多,形状多为锥形和柱状。邻片显示的SS-IR细胞也见于胃和小肠,在胃中单个散在,小肠中也以十二指肠为多,存在于绒毛上皮及肠腺上皮细胞间,此时SS-IR胞体较小,多呈卵圆形,反应颗粒位于细胞的基底部(图1)。第21d胚胎及新生期,胃肠道各段均可见到IAPP-及SS-IR细胞,两种细胞仍以十二指肠为多。胃粘膜的SS-IR细胞仍较少,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间,靠近上皮,胞体较小,胞体卵圆形(图2)。在小肠,SS-IR细胞较多,形态多样,有圆、卵圆、锥形等(图3,5,7)。偶于绒毛固有层结缔组织中[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实验犬环杓后肌功能重建的组织化学研究及图像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大鼠双后肢高能爆炸伤后远位器官的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