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冠心病无症状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双嘧达莫试验的对比分析

  1996年8月~1999年6月, 本院ICU、 CCU及心内科门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 男72例, 女48例, 年龄42~78(平均60.5)岁, 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除外有明显左室肥大、 室壁瘤、 束支阻滞、 心脏瓣膜病、 心肌疾病及心衰等疾病, 均适合并同意行双嘧达莫试验。 根据HOLTER、 运动试验及常规心电图中有无心绞痛症状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无症状组)67例, 和有症状心肌缺血组(有症状组)53例, 两组的性别、 年龄无明显差别。
1.2 方法
  试验前3 d停用血管活性药物、 茶碱类药物及咖啡类饮料。 试验中, 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取平卧位, 静脉注射双嘧达莫0.5 mg/kg, 开始3 min注入总量2/3, 余量在7 min内注入, 如全量注入后临床及心电图无改变, 则将总量增至0.75 mg/kg, 再重复注射。 试验过程中如出现典型心绞痛或阳性心电图改变, 则立即静注氨茶碱0.25 g。 整个试验过程于心电监护下进行。 由于本试验中可能发生难以耐受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应常规准备硝酸甘油及吸氧设备。 结果按Tauchert[1]症状学标准和Tavazzil[2]心电图标准进行判断, 阳性标准如下: ① 经双嘧达莫静注诱发了心绞痛, 且又能在静注氨茶碱3 min内缓解者; ② 经双嘧达莫静注心电图ST段缺血型下移≥1 mm, 并能在静注氨茶碱30 min内恢复原状者; ③ 心电图缺血型ST段压低<1 mm, 但同时具有下列可疑阳性标准之一: 一是诱发心绞痛未用氨茶碱而自然缓解者; 二是出现不典型心绞痛静注氨茶碱3 min内缓解者; 三是心电图T波由直立变为低平、 双向或倒置者。
  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 率的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本试验从两组出现典型心绞痛率、 ST段压低程度、 静注氨茶碱后ST段恢复时间、 试验阳性率等4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见表1。

表1 无症状与有症状组双嘧达莫试验结果(±s)


项 目 无症状组 有症状组 检验值 P值
ST段压低程度 1.88±0.52 1.93±0.64
t=0.086 >0.05
用氨茶碱后恢复时间 22.60±9.60 24.20±10.40 t=0.016 >0.05
出现典型心绞痛率 25/67 34/53 χ2=7.84 <0.01
阳性率 54/67 49/53 χ2=1.82 >0.05


  从本试验可以看出, 有症状组出现典型心绞痛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 而ST段压低程度及推氨茶碱后恢复时间两者差别不显著; 阳性率无症状组低于有症状组, 但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

3 讨 论

  双嘧达莫可抑制红细胞、 肺、 心肌中的腺苷脱氢酶对腺苷的灭活作用, 而腺苷可扩张冠状动脉, 特别是冠状阻力血管。 由于冠心病患者缺血区的阻力血管本身已代偿性地处于扩张状态, 此时双嘧达莫只能扩张非缺血区阻力血管, 当其阻力低于缺血区时, 血液将从缺血区通过侧支倒流到非缺血区, 形成窃血现象, 从而引起一系列缺血反应。 而氨茶碱可对抗其药理作用。 DP-T正是基于这一效应而应用于临床的。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SMI), 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心电活动、 左室功能、 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异常), 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的一种心肌缺血状态[3]。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影响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因素
    国际眼病中心病房管理体制探讨
    冠心病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与左房功能变
     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 多态性和
    冠心病的自我保健疗法
    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术
    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及其意义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及正
    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付氧酶基因多态
    慢性肺心病并肝功能受损43例临床分析
    Lipo PGE1对冠心病患者红细胞最大变形
    心血通对冠心病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
    心血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