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氮平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致白细胞减少对照研究国内文献Meta分析 |
|
]。
表1 18项氯氮平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致白细胞减少 对照比较研究清单[2~19]
作 者 年份 研究组 对照组 药物 例数 WBC↓ 人数 药物 例数 WBC↓ 人数 徐伟仁,等 1985 Clo1) 30 10 CPZ2) 30 16
包锡卿,等 1988 Clo 21 0 CPZ 22 0 杨维君,等 1988 Clo 45 0 Sul3) 45 0 朱锐明,等 1992 Clo 332 31 CPZ 262 38 陈茂娟,等 1992 Clo 256 7 CPZ 278 12 徐文炜,等 1992 Clo 54 2 CPZ 54 0 张良栋,等 1993 Clo 133 14 CPZ 133 6 张聪沛,等 1997 Clo 31 2 Ris4) 31 0 谢巧明,等 1998 Clo 60 2 CPZ 60 0 梁永国,等 1998 Clo 50 17 CPZ 33 12 陈四军,等 1998 Clo 20 0 Ris 20 0 杨之江,等 1998 Clo 40 6 Ris 40 1 翁茵茵,等 1998 Clo 30 2 Ris 30 0 张永华,等 1998 Clo 15 1 Hal5) 15 0 赵海荣,等 1999 Clo 260 15 CPZ 268 8 欧国清 1999 Clo 260 15 CPZ 268 8 张 磊,等 1999 Clo 60 14 Ris 60 1 罗维肖,等 1999 Clo 14 1 Sul 14 0
1) Clo=Clozapine(氯氮平); 2) CPZ=Chlorpromazine(氯丙嗪); 3) Sul=Sulpiride(舒必利); 4) Ris=Risperidone(利培酮); 5) Hal=Haloperidol(氟哌啶醇)。 两组综合比较时的总体显著性检验则为χ2=[Σ(Oi-Ei)]2/ΣVi, 或按Z=Σ(Oi-Ei)/(ΣVi)1/2; K个研究合并OR的计算公式OR=exp[Σ(Oi-Ei)/ΣVi], 它是反映效应大小的测量指标, 其意义同病因学中的比值比。
2 结 果
齐性检验: χ2=Σ[(Oi-Ei)/Vi]-[Σ(Oi-Ei)]/ΣVi=44.831-7.257=37.573, df=17, P<0.05。 各组的d、 E、 O-E及V值见表2。 χ2=[Σ(Oi-Ei)]2/ΣVi=(18.122)2/45.238=7.257, df=1, P<0.01, 表明氯氮平与其他抗精神病药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OR=exp[Σ(Oi-Ei)/ΣVi]=exp(18.12/45.238=1.49, 表明氯氮平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机率是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1.49倍。
表2 18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
作 者 年份 研究组 对照组 d E O-E V 徐伟仁,等 1985 10/30 16/30 26 13 -3 3.746
包锡卿,等 1988 0/21 0/22 0 0 0 0 杨维君,等 1988 0/45 0/45 0 0 0 0 朱锐明,等 1992 31/332 38/262 69 33 -2 12.886 陈茂娟,等 1992 7/256 12/278 19 9.10 -2.10 4.577 徐文炜,等 1992 2/54 0/54 2 1 1 0.495 张良栋,等 1993 14/133 6/133 20 10 4 4.642 张聪沛,等 1997 2/31 0/31 2 1 1 0.483 谢巧明,等 1998 2/60 0/60 2 1 1 0.495 梁家国,等 19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多塞平治疗顽固性中枢性呃逆30例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