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基硝基亚硝胍处理的vero细胞中磷酸化蛋白的差异显示 |
|
过细胞膜上的酪氨酸激酶激活,如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5]。 由于非定标性突变不是DNA直接受攻击的结果,那么在损伤部位到突变部位之间必然存在特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属于蛋白质磷酸化级联反应?是何种类型的磷酸化反应?我们试图通过比较甲基硝基亚硝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MNNG)处理和非处理细胞磷酸化蛋白的差异显示来初步回答这个问题。
材料与方法 (一)细胞分组: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Gibco)常规培养,实验时将细胞分为3组: A组:MNNG(Fluka)处理组,0.2μmol/L MNNG处理2.5h; B组:MNNG+Chm(cycloheximide, Sigma;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组,MNNG处理结束后,用含1 mg/L Chm的培养基继续处理12h; C组:DMSO(二甲基亚砜,MNNG的溶剂)对照组,0.2% DMSO处理2.5h。 (二)细胞预处理和同位素预标记:3组细胞用全培养基培养24h,无磷酸盐的DMEM(Sigma)培养基作磷饥饿处理12h,在分别以含MNNG(A、B组)和DMSO(C组)的无磷培养基处理2.5h后,用含[32P]正磷酸盐(DupontTM,比活度3.7×1010Bq/mmol,放射强度3.7×1011Bq/L;在细胞培养基中的浓度为3.3μmol/L,放射强度为2.442×1010Bq/L)的无磷培养基预标记12h,其中B组培养基中同时含有1mg/L Chm。 (三)制备细胞蛋白样品:标记后的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将细胞悬液移于1.5mL Eppendorf管,用PBS清洗3次,吸净残液,每管加样品溶液(10% SDS,0.15mol/L DTT)30μL,煮沸5min,冷却后加120μL抑蛋白酶溶液,20μL DNase-RNase,混匀,室温放置5min,12000r/min,离心5min,上清液煮沸3min,冷却后上样电泳。 (四)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按Bio-Rad仪器说明书提供的方法配制等电聚焦凝胶柱,每种蛋白质样品上样30μL,连续电泳20h(电压200V 2h,500V 2h,800V 16h)后,将柱胶放置到12% SDS凝胶板上缘,在柱胶一端加5μL蛋白质分子量标准(Gibco,high range),25mA/板电泳1h,40mA/板电泳6.5h。 (五)蛋白质印迹电转移:电泳结束后,取下凝胶,用去离子水略事漂洗后将凝胶放入电转移夹,在LKB 2005 Transphor Electroblotting Unit上将凝胶蛋白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NC膜)。电转移条件:电压50%,电流0.6~1.2Am,时间2.5h。 (六)压片、读片:NC膜用去离子水略漂洗后以保鲜膜封闭,放入暗盒,-70℃曝光12~36h后显影。 (七)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ting):分别用购自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的抗磷酸酪氨酸蛋白检测试剂盒(antiphosphotyrosine-POD,抗体1)和Immunotech公司的抗磷酸酪氨酸抗体(phosphotyrosine-KLH,抗体2)对差异显示的磷酸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实验。抗体1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NC膜在Stripping buffer中50℃缓摇1h,TBS洗膜10min×3次,封闭液室温处理1h,抗体1室温处理2h,TBS洗膜5min×6次,化学发光液反应60s,暗盒曝光5min;抗体2在膜用封闭液处理后室温温育2h,碱性磷酸酶酶联二抗处理1 h,继之生色反应。阳性对照(phosphotyrosine-BSA)试验均同步进行。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Ang 对缺血缺氧性心肌胶原代谢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54 kD和36 kD自身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