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病期支气管哮喘血清及PBMC条件培养液IL

近年认为哮喘是一种多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T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细胞因子(cytokines,CK)是其重要炎症介质之一。现认为诸多CK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4、5等均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有关哮喘时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水平的变化,国内报道甚少。为探讨IL-8、TNF-α在小儿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不同病期儿童哮喘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ytes,PBMC)条件培养液中IL-8、TNF-α水平。

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
  按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1],自儿科门诊和病房收集符合标准的哮喘患儿共53例次,按病期分为:(1)发作期: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7.15岁(2.5~12岁);平均病程3.5年(1.5~8年);病情分度:轻度28例,中度7例;儿童哮喘29例,婴幼儿哮喘6例。均有明显喘息症状,肺部可闻哮鸣音。(2)稳定期:18例。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7.57岁(3.5~13年);平均病程4年(2~7.5年);儿童哮喘17例,婴幼儿哮喘1例。本组中15例为急性发作期患儿处于稳定期。随访时间0.5~2年,平均1.25年。本组患儿均无临床症状,近6周内无哮喘发作及呼吸道感染症状,未服用β2激动剂、茶碱及糖皮质激素;能参加正常学习及一般体育活动。10例(≥5岁)测定其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均超过其预计值80%以上。(3)正常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3岁(2~7.5岁)。均来自儿童保健门诊、幼儿园。体格检查无近期感染征象,无个人或家族过敏史。
  二、方法:
  (一)标本采集: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肝素抗凝)3~5mL,分离血浆置于-30℃以下待测;血细胞部分当日行PBMC体外培养。发作期患儿均于哮喘发作1~3 d内或应用激素前采血;稳定期患儿取血至少距第一次采血3个月以上,且近6周无哮喘发作。
  (二)PBMC体外诱生IL-8、TNF-α方法:无菌肝素抗凝静脉血3~5mL,淋巴细胞分离液常规分离PBMC,以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调细胞浓度为1×106/mL,每份标本均做双管培养,一管加入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终浓度100mg/L;另一管不加PHA(空白对照)。两管均在37℃、体积分数为5%CO2条件下培养48h,离心后无菌收集培养上清液,-30℃以下保存,备测IL-8和TNF-α水平。
  (三)PBMC条件培养液及血清IL-8、TNF-α浓度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提供IL-8、TNF-α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
  三、统计处理:
  采用SAS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F、x2、t检验,以及Newman-keuls(q)检验,有关指标间行直线相关分析。

结 果
  (一)哮喘患儿不同病期血清CK水平变化(表1):结果表明发作期血清IL-8水平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q为9.545、11.531、P均<0.01),而稳定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q为0.511,P>0.05);发作期血清TNF-α水平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q为2.966、6.652,P<0.05或0.01),稳定期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q为2.736,P>0.05)。以对照组±2s为正常上限(即IL-8=0.639 μg/L),TNF-α=0.363μg/L),哮喘发作期血清IL-8、TNF-α增高百分率分别为74.28%、51.43%,显著高于稳定期。

表1 不同病期哮喘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变化
Tab 1 Changes of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IL-8 and TNF-α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低氧对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不同关节病理程度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肌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用量热法研究水稻线粒体不同条件下的能
    人血液不同成份吸收光谱探讨
    不同剂量微波热凝后面神经变化的观察
    不同剂量苯妥英钠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补骨脂的比较
    3种不同产地桃仁中苦杏仁甙含量测定
    不同的标准试验菌对有效氯抗力的比较
    WMS在不同年龄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消毒剂对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的比较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