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甲硫 脑啡肽对脾交感神经活动的双向调节作用

脑室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α(IFN-α)可分别对脾交感神经电活动产生抑制和增强效应,且这两种效应均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所阻断。这些现象提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阿片肽有可能参与了对脾交感神经兴奋性的调节。为此,本研究拟观察第三脑室内微量注射Met-Enk对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一)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270±30)g,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二)试剂:甲硫-脑啡肽,纳络酮(美国Sigma公司出品)
  (三)动物手术:大鼠用15% urethane+1.3% chloralose(0.5mL/100g,ip)麻醉。气管插管以维持气道通畅。行右侧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分别用于记录血压和静脉注射药物。按Paxinos图谱[3]定位第三脑室,坐标为:Bregma后1.8mm、左右0mm、向下7.5~8.5mm,实验时用微量进样器以1μL/min的速度注射药物,每次注射液体量不超过3 μL。屏蔽室内将大鼠固定于恒温加热垫上,温度控制在37~38℃之间,大鼠取右侧卧位,行左腋后线侧切口,在肋缘下打开腹腔,在解剖显微镜下用玻璃神经剥离器从脾脏血管的伴行神经中分离出一束神经纤维备用。
  (四)脾交感神经冲动的鉴定与记录:将分离出的神经纤维束于靠近脾脏处切断,将近中端搭在双极铂电极上,并与电极一起浸泡在石蜡油中。脾神经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后,送入IBM PC/XT微机,由自行开发的“神经元放电检测系统”进行处理。该系统接收到神经电信号并进行数据分析。可以通过调节系统的阈值,使其固定在噪音之上,以排除噪音的干扰,记录每10s内脾交感神经发放的超过设定阈值的神经冲动数。由于认为脾神经只由传出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组成,不存在胆碱能神经纤维,所以记录的冲动数反映的是脾交感神经的活动。在脑室注射药物之前,以0.01%的苯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引起血压的升高而反射性引起脾神经冲动数减少,检验所分离的纤维是脾交感神经纤维,也可以用窒息引起神经放电的增强进一步验证。脾神经冲动记录稳定30 min后再向脑室内注射药物,每只动物只记录一束神经纤维。
  (五)血压和体温记录:实验中同步记录动脉血压,每隔10min记录一次直肠温度。
  (六)实验后鉴定:实验结束后,向脑室内注入1%的龙胆紫5μL,立即静脉注入空气处死动物,开颅取脑,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24h,切片鉴定药物注射部位,凡药物未注入第三脑室的动物实验结果均弃去。
  (七)数据统计: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用t检验判断差异显著性。

结 果
  一、Met-Enk对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
  在第三脑室内注射Met-Enk(1μg/rat,n=6)后,脾交感神经冲动数在注射药物后的15~20 min后开始减少,在第20min时即与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n=6)有显著差异(P<0.01),这种减少作用持续至注药后的第40~45min,约持续30min,然后脾交感神经冲动又恢复至注药前水平,(图1b、图2a)。
  第三脑室内注射高剂量的Met-Enk时(100μg/rat,n=6),脾神经冲动放电数在注射药物后5~8min即明显增高,在注药后第10min与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有明显差异(P<0.01),这种升高现象一直持续至实验终止(90min),(图1c、图2b)。
  生理盐水对照组(normal saline,NS control,n=6)脾交感神经冲动数在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图1a)。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实验动物传递证实密码子129甲硫氨酸纯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