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用于诊断人类埃立克体病方法的建立 |
|
Reaction; Ehrlichia chaffeensis; Human Monocytic Ehrlichiosis; Human Ehrlichiosis (HE)
自从1987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人类感染埃立克体以来,许多研究机构对人类埃立克体感染进行了广泛研究。目前,世界上已发现3种人类埃立克体病,其中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是人类单核细胞性埃立克体病(Human Monocytic Ehrlichiosis, HME)的病原体[1]。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意识不清、低氧血症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人类单核细胞性埃立克体病大多经历为一个缓和到严重的过程,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及缺乏诊断试剂,常导致临床上的误诊和漏诊,延误病人的治疗时机。本文采用PCR方法检测犬巨噬细胞(DH82细胞)内的查菲埃立克体,利于人类单核细胞性埃立克体病的早期临床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DH82细胞实验感染查菲埃立克体 将冻存于-80℃的查菲埃立克体(91HE17)分离株(美国Walker实验室于学杰博士惠赠)置于37℃解冻,无菌法吸出,加入已长满单层DH82细胞(军事医学科学院陈香蕊研究员惠赠)的25 cm2培养瓶中,并加入适当体积培养基,放置于37℃培养箱培养1.5 h。然后将培养瓶中液体吸出,加入4 ml新鲜MEM培养基,其含1% L-谷氨酰胺、100 U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10%新生牛血清,置37℃的培养箱中培养,每隔3天换培养液1次。感染40天后收集细胞进行PCR检测。 1.2 PCR扩增引物的选择 根据Anderson等[2]研究从已测序的查菲埃立克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引物HE1序列为 (5′-CAATTGCTTATAACCTTTTGGTTATAAAT-3′),它与查菲埃立克体16S rRNA基因序列5′末端一个可变区内的基因序列相一致,第2个引物HE3序列为(5′-TATAGGTACCGTCATTATCTTCCCTAT-3′),它是根据查菲埃立克体16S rRNA的保守区来构建。利用这一对引物可以扩增出查菲埃立克体特异性的389 bp核酸片段。 1.3 查菲埃立克体DNA的提取 将查菲埃立克体感染的DH82细胞和裂解液(含1% SDS、100 ng/ml ProteinaseK)混匀,置50℃恒温水浴2 h后用等体积的酚氯仿抽提两次,12 000 r/min 4℃ 离心10 min,取上清,用2倍体积无水乙醇于-20℃沉淀1 h,12 000 r/min 4℃ 离心10 min,弃去上清,用70%乙醇洗涤沉淀1次,将DNA放置室温干燥,用亚沸水悬浮,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1.4 PCR扩增 PCR反应总体积为30 μl。取5 μl查菲埃立克体DNA,其它反应产物10×buffer 3 μl 2.5 mmol dNTP 2.4 μl Primer 30 pmol Taq DNA聚合酶3 U。扩增系数如下:94℃变性1 min,55℃煺火2 min,70℃延伸1.5 min,重复3个循环。接着,88℃变性1 min,55℃煺火2 min,70℃延伸1.5 min,重复37个循环。反应中同时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 1.5 PCR扩增产物的鉴定 PCR扩增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紫外线透射仪显影后,阳性标本进行5% PAGE电泳分析,并用PGEM-3Z(+)/HaeⅢ DNA Marker作为核酸分子量参照物。同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3],进一步证实扩增产物的特异性。
2 结果
2.1 感染的DH82细胞的细胞病变(CPE) 感染查菲埃立克体(91HE17)的DH82细胞与正常的DH82细胞相比较,其胞浆中出现了一些大小及数量不等的空泡,而且细胞似乎要从培养瓶的瓶壁上脱落下来。细胞坏死后形成病灶,病灶周围的细胞形态不规则,或小,或圆,或有细黑树突状的突起。随着CPE加剧,病灶不断扩大,形成空斑,空斑中可见坏死的细胞及细胞碎片,但出现上述异常改变的细胞数量并不多见。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长乐市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等温核酸序列扩增检测不同临床阶段的HIV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