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强啡肽致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
|
l cord injury. MeSH Dynorphin; Nitric oxide; Spinal cord injuries
蛛网膜下腔注射(intrathecal injection, InI)强啡肽A1-17(dynorphinA1-17,Dyn),在强烈镇痛的同时可导致正常动物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并可加重SCI动物的损伤程度[1]。关于Dyn致SCI的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实验室以往工作表明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和Ca2+通道阻断剂均能对抗Dyn致瘫,提示NMDA和Ca2+与Dyn致SCl机制有关[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神经、免疫和心血管等多个系统中具有广泛而复杂的生理与病理作用[3],近来引起普遍关注。诱导型NO合酶(inducible NO synthase, iNOS)受基因转录调控,一旦形成则缓慢持久产生大量NO,在免疫、肿瘤和脑缺血等病理过程具有细胞毒性作用[3,4]。我们曾采用NADPH-黄递酶(NADPH-diaphorase, Nd)组化技术首次观察到Dyn致瘫可诱导脊髓腹角细胞表达NOS[5]。本文采用3H-左旋精氨酸(L-arginine, L-Arg)转化及iNOS原位杂交技术观测Dyn致瘫后iNOS活性和mRNA表达,并探讨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 AG)对Dyn致SCI作用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一)动物、手术和药物引入:Wistar 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70±15)g,由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动物室提供。按Yaksh法进行蛛网膜下腔插管[2,6]。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 39370786) 药体积10 μL并用生理盐水10 μL冲洗。AG用1 mol/L HCl快速溶解后用0.1 mol/L NaOH调pH至7.4。其余药物均用生理盐水配制。 (二)后肢运动功能测定:根据Faden 8点分级法和Behrmann 5点分级法加以改进[6]。 (三)iNOS活性测定:采用本研究室建立的3H-L-Arg转化法试剂盒测定iNOS活性。 (四)原位杂交: 常规灌注4%多聚甲醛并维持固定1~2 h。取出T11~S3脊髓于4%多聚甲醛中4℃后固定2~4 h。转至20%~30%蔗糖0.1 mol/L PBS防冻液(原位杂交时需高压消毒)中4℃过夜。以InI尖端为中心,向上向下每0.5 cm为一段,横向切取脊髓。为确保形态学的可比性,根据实验设计,沿脊髓双侧或单侧进行纵行切口,将双切口、单切口和未切口脊髓合为一起进行冰冻切片,厚度为40 μm,按A、B、C、D、E连续收集切片于20%~30%蔗糖液中,4℃存放数天内使用,或-20℃冻存数月内使用。 以Acc I酶切iNOS cDNA质粒,回收684 bp的DNA片段,按地高辛DNA标记与检测试剂盒说明标记探针并检测定量。按以下程序进行飘浮法原位杂交:(1)取出-20℃保存的冰冻切片解冻后,0.1 mol/L PBS 5 min×3~5; (2)0.1 mol/L甘氨酸5 min;(3) 0.4% Triton X-100 15 min(增加膜通透性);(4)0.1 mol/L PBS 5 min×1~2(消除Triton X-100 对蛋白酶K的影响);(5)10 g/L蛋白酶K(新鲜配制)37℃ 20~30 min(提高探针穿透性);(6) 4%多聚甲醛4℃ 5 min(终止蛋白酶K的作用);(7)0.1 mol/L PBS 5 min×2~3; (8) 0.2 mol/L HCl 10 min(抑制内源性碱性磷酸酶并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9)2×SSC 10 min(清洗与过渡);(10)预杂交液(含50%去离子甲酰胺,5×SSC, 10%硫酸葡聚糖,2×Denhardt液,0.5%SDS和0.2 g/L变性鲑精DNA)42~45℃ 1~2 h;(11)杂交液(预杂交液中加入标记探针0.5 mg/L)煮沸10 min骤冷后,取2~3 μL脊髓切片加入Eppendorf管中,盖好后42~45℃ 20 h;(12) 50%甲酰胺/2×SSC 42℃ 15 min×2;(13)50%甲酰胺/0.1×SSC 42℃ 15 min;(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异丙嗪对家兔EGTA性发热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脂多糖对化学诱癌大鼠抗氧化系统的选择性损害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