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教育对学生卫生知识与行为作用的探讨 |
|
84.3 1033 623 60.3 对照校 实施前 1062 112 10.6 1051 303 28.8 1年后 303 3 1.0 418 85 20.3 2年后 236 13 5.5 303 67 22.1
表3 项目实施前后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率(%)的变化比较
组别 检查人数 感染率% 蛔虫 鞭虫 蛲虫 钩虫 感染2种虫以上 试 实施前 2213 78.3 29.5 63.9 53.1 0.4 42.8 点 1年后 1966 15.4 4.5 8.3 10.4 0.0 7.3 校 2年后 1779 11.3 4.6 2.1 10.9 0.0 6.0 对 实施前 509 80.9 21.2 68.8 64.8 2.6 38.4 照 1年后 415 52.1 11.3 36.6 34.3 0.0 34.6 校 2年后 385 35.0 9.4 24.7 14.0 3.1 22.2
*蛲虫只在小学检查。 2.2 肠道寄生虫感染 不论是试点校还是对照校,学生肠道寄生虫 的感染都较高,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1.77,P>0.05),在寄 生虫感染种类中,以鞭虫的感染率最高,钩虫的感染率最低;同时感染2种及以上寄生虫的 ,在试点校42.8%,在对照校有38.4%,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2.68,P >0.05)。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对卫生行为的改变 项目实施前的KAB问卷结果表明,在未开 展健康教育之前,两组学校的学生,对有关预防肠道寄生虫的知识了解甚少,答卷的合格率 都很低,卫生习惯较差。在试点校进行健康教育1、2年后的再次问卷调查发现,试点校学生 答卷的合格率由原来的11.3%上升到77.1%和84.3%,合格率提高了7.5倍;卫生行为 良好率也提高了44.6%(表2),说明防病知识的普及促进了卫生习惯的改变。而对照校答 卷的合格率及卫生行为良好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明显下降(P<0.01)。 3.2 健康教育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在项目实施前,试点校和对照点校学生 的肠线虫感染率都较高(P>0.05)。经第一轮驱虫后,其感染率同时大幅度地下降,两者的差异仍无显著性,这说明两组学校学生的驱虫效 果是一致的。在试点校进行健康教育后,寄生虫的感染率明显下降,感染率由原先的78.3 %下降到11.3%。而对照点校的学生,其寄生虫感染率虽比项目实施前有所下降,但这下 降的效果是由于服驱虫药所致的,由于对照点校的学生没有实施干预措施,卫生知识问卷的合格率未见提高,不 卫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也未见改变。因此,肠线虫的感染率下降幅度比试点校慢,且防治效果的巩固也不及试点校,感染率与试点校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由 此更说明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福建省近19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龙岩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结果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