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新分子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 |
|
地筛选了T细胞的膜分子CD2和CD28[5],以及胞内的溶酶体膜蛋白CD63等免疫分子[6]。当没有膜表面受体分子的相应抗体时,可用其相应配体进行表达文库的功能筛选,分离细胞因子受体(如IL-1R等)[7]。总之,表达筛选的应用范围已被大大拓展,甚至在克隆细胞内信号传导相关蛋白中也得到成功的应用[8]。 1.4 利用差减杂交和差异显示筛选差异表达新基因 差减杂交(Differential hybridization)和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 DD)技术是筛选组织特异表达或特定功能状态下特异表达基因的有效策略。差减杂交技术能有效鉴定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但难以显示那些低丰度基因;采用经吸附的探针和差减文库有助于分离低丰度基因。通过差减杂交和构建差减文库,克隆不同免疫细胞间或不同免疫状态下差异表达基因有不少成功的报道。 mRNA差异显示技术作为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手段[9],与差减技术相比,其主要优点是:①仅需要少量的细胞总RNA,这在细胞来源困难时显得更为突出;②通用性好,适用范围广,可同时进行批量样本的检测,能同时检测基因表达的上调和下调,而差减技术仅能单向地检测基因表达的调节,即仅能检测上调或下调的基因。DD技术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①产生的大量差异片段假阳性率高(50%~75%),其主要原因是在特定电泳条带中含多种DNA片段以及不同丰度RNA竞争PCR引物;②能分离出来的差片段很短(110~450 bp),且大多数来源于3′非编码区(UTR),需通过文库筛选等方法获得更长片段或全长基因。目前,利用该策略克隆免疫分子的成功报道不多,也尚未见利用DD技术克隆大量真正差异显示基因的报道。 1.5 基因文库的大规模测序和EST同源比较 在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基因文库的随机测序可产生大量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 通过与已有数据库的搜索比较发现新基因,根据同源比较和结构分析预测新分子可能的生物学功能,这在寻找和克隆免疫新分子中大显身手,独领风骚。近来,通过该策略相继克隆到了TNF及其受体超家族的多个新成员(如TRAIL及其受体),发现了许多新的趋化因子和一些其它重要的免疫相关分子。法国Lebecque实验室从人树突状细胞的cDNA文库中寻找到了serpin家族新成员decysin、活化后负调节分子DORA(Down-regulated by activation)、Ig样的跨膜蛋白FDF03和DC的溶酶体相关膜蛋白(DC-LAMP)等免疫新分子[10]。本室通过人树突状细胞cDNA基因文库的大规模测序也成功分离到一些免疫新分子[1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人树突状细胞cDNA质粒文库的构建及其大规模随机测序体系的建立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抗 2GPI抗体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