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免疫新分子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

地筛选了T细胞的膜分子CD2和CD28[5],以及胞内的溶酶体膜蛋白CD63等免疫分子[6]。当没有膜表面受体分子的相应抗体时,可用其相应配体进行表达文库的功能筛选,分离细胞因子受体(如IL-1R等)[7]。总之,表达筛选的应用范围已被大大拓展,甚至在克隆细胞内信号传导相关蛋白中也得到成功的应用[8]。
1.4 利用差减杂交和差异显示筛选差异表达新基因 差减杂交(Differential hybridization)和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 DD)技术是筛选组织特异表达或特定功能状态下特异表达基因的有效策略。差减杂交技术能有效鉴定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但难以显示那些低丰度基因;采用经吸附的探针和差减文库有助于分离低丰度基因。通过差减杂交和构建差减文库,克隆不同免疫细胞间或不同免疫状态下差异表达基因有不少成功的报道。
  mRNA差异显示技术作为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手段[9],与差减技术相比,其主要优点是:①仅需要少量的细胞总RNA,这在细胞来源困难时显得更为突出;②通用性好,适用范围广,可同时进行批量样本的检测,能同时检测基因表达的上调和下调,而差减技术仅能单向地检测基因表达的调节,即仅能检测上调或下调的基因。DD技术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①产生的大量差异片段假阳性率高(50%~75%),其主要原因是在特定电泳条带中含多种DNA片段以及不同丰度RNA竞争PCR引物;②能分离出来的差片段很短(110~450 bp),且大多数来源于3′非编码区(UTR),需通过文库筛选等方法获得更长片段或全长基因。目前,利用该策略克隆免疫分子的成功报道不多,也尚未见利用DD技术克隆大量真正差异显示基因的报道。
1.5 基因文库的大规模测序和EST同源比较 在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基因文库的随机测序可产生大量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 通过与已有数据库的搜索比较发现新基因,根据同源比较和结构分析预测新分子可能的生物学功能,这在寻找和克隆免疫新分子中大显身手,独领风骚。近来,通过该策略相继克隆到了TNF及其受体超家族的多个新成员(如TRAIL及其受体),发现了许多新的趋化因子和一些其它重要的免疫相关分子。法国Lebecque实验室从人树突状细胞的cDNA文库中寻找到了serpin家族新成员decysin、活化后负调节分子DORA(Down-regulated by activation)、Ig样的跨膜蛋白FDF03和DC的溶酶体相关膜蛋白(DC-LAMP)等免疫新分子[10]。本室通过人树突状细胞cDNA基因文库的大规模测序也成功分离到一些免疫新分子[11]。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对大鼠
    兔关节软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
    布洛芬对创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左旋咪唑对氯胺酮麻醉家兔红细胞免疫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隔离效应
    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免疫学
    血浆置换疗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脑干损伤早期白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隐
    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鼻咽分泌物中多种呼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儿童接种乙型肝炎
    肝癌切除加免疫化疗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