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大肠息肉

罗玉琴 赵一岭 王剑波 潘伯荣 吴开春

   中国图书分类号 R574.6

  肿瘤的发生、复发、转移与细胞增殖活动有较密切的关系。我们对40例大肠息肉组织及14例附有癌旁组织的结肠癌组织石蜡切片进行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9例炎性息肉有1例表达阳性(11.1%),10例增生性息肉有1例表达阳性(10.0%),炎性及增生性息肉阳性表达在腺窝的下1/3及肠腺基底部。9例管状腺瘤(伴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有2例表达阳性(22.2%),其中伴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阳性表达在个别肠腺及腺窝上、中、下三带,无不典型增生的1例阳性切片在腺窝、下带散在细胞阳性。12例绒毛状腺瘤中只有伴不典型增生的4例切片阳性(33.3%),其中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2例阳性表达在腺窝的中上2/3,伴轻度不典型增生的2例阳性表达在腺窝的中下带。40例大肠息肉中直径1.00~1.50 cm 4例,阳性表达3例(75.0%);0.50~0.99 cm 9例,表达阳性1例(11.1%);0.10~0.49 cm 27例,表达阳性4例(14.8%);40例大肠息肉阳性表达率20.0%。14例结肠癌组织表达9例(64.3%),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阳性表达越强。癌旁正常组织肠腺基底部有少许细胞阳性(7.0%)。
  本实验结果表明:(1)PCNA阳性表达按下面的顺序增加,炎性/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结肠癌。符合从良性至恶性,从低度恶性向高度恶性发展的规律。(2)伴有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性息肉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性息肉。(3)息肉越大阳性表达越高。(4)大肠粘膜及炎症增生性息肉PCNA阳性表达主要在腺窝底部占优势。提示大肠息肉的异形增生程度、病理组织学类型、高度增生、增生部位向腺窝上方扩展及息肉大小在大肠息肉向大肠癌转化中是最值得重视的因素。

 

作者简介:罗玉琴,女,37岁,博士生,主要从事病理学研究
作者单位:罗玉琴 (吉林市第222医院消化内科,吉林132011)
     赵一岭 王剑波 潘伯荣 吴开春 (第四军医大学,西安71003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脓毒血症病人多形核粒细胞变形性的观察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内毒素诱导的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凋亡与肝
    纤维粘连蛋白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
    衰老真皮成纤维细胞胶原基因调控研究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兔关节软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
    咪唑安定及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
    布洛芬对创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左旋咪唑对氯胺酮麻醉家兔红细胞免疫功
    一氧化氮对肺泡巨噬细胞致炎效应的调节
    CD150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体外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