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后大鼠颌下腺5 |
|
王 炜 黄威权 吕坤聚 銶新宇 (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西安 710032; **解放军 401 医院病理科,青岛)
摘 要 为研究大鼠颌下腺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相对含量与日龄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原位定量,测定了大鼠颌下腺5-羟色胺及其受体免疫反应产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发现,大鼠颌下腺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相对含量在生后1~60日龄内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多,在60~90日龄内基本保持恒定。这提示大鼠颌下腺的5-羟色胺及其受体含量可能与其发育成熟有关。 关键词 5-羟色胺 5-羟色胺受体 颌下腺 原位定量 免疫组织化学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颌下腺不仅能产生消化液,还可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在颌下腺中的含量与动物年龄有一定关系[1]。我们先前的实验已确立了5-羟色胺在颌下腺的正常分布,而且与5-羟色胺受体有共存关系[2]。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原位定量测定,探讨了颌下腺内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相对含量与动物日龄之间的关系,为颌下腺的功能提供新的依据。
材料和方法
1. 试剂 兔抗5-羟色胺多克隆抗体[3]及5-羟色胺β型抗独特型多克隆抗体[4]均为本室自产,ABC药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制品公司。
2. 动物及标本制作 正常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6组,每组5只。第1组为1日龄,第2组为5日龄,第3组为12日龄,第4组为30日龄,第5组为60日龄,第6组为90日龄。上述大鼠经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右心房放血处死,取其左侧颌下腺,按常规石蜡切片的制作程序制成2μm厚的石蜡切片,贴在涂有铬矾明胶的载玻片上,置于37℃烤箱24h备用。
3. 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程序 石蜡切片经脱蜡水化后入PBS(pH7.4),经甲醇-H2O2孵育20min,除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按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进行染色。兔抗5-羟色胺多克隆抗体及其β型抗独特型多克隆抗体的稀释度分别为1∶2 000和1∶400,在4℃冰箱内孵育时间均为24h。生物素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的稀释度为1∶200,ABC复合物的稀释度为1∶100,在室温孵育时间分别为1h和30min,DAB-H2O2显色,镜下控制背景。分别用正常兔血清和PBS代替第一抗体孵育作为对照。
4. 原位定量测定法 用MPV Ⅱ型细胞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各组动物标本的5-羟色胺及其受体免疫反应产物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每例随机测10个单位面积(相当于1个细胞的面积),每组测50个单位面积,计算出每个单位面积的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相对含量,然后进行t检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讨论
1. 不同日龄组大鼠颌下腺内5-羟色胺的分布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 生后1d到5d,大鼠颌下腺内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仅见于分泌管和小叶内导管的上皮细胞(图1),生后12d阳性细胞开始在浆液性腺泡上皮细胞出现,生后30d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图2),生后60d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加(图3),生后90d阳性细胞的分布与生后60d相仿,无明显变化。同时,不同日龄组5-羟色胺免疫反应性产物的相对含量也不相同,见表1。60日龄内的大鼠颌下腺5-羟色胺的相对含量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从1日龄组到5日龄组,5-羟色胺的相对含量增加较慢,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5日龄组到60日龄组其相对含量增加较快,相邻两个日龄组间5-羟色胺的含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60日龄后5-羟色胺的相对含量基本恒定,与90日龄组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5-羟色胺在不同日龄大鼠颌下腺相对含量 Table 1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5-HTin submaxillary glands of different day age rats
动物分组 groups 相对含量/单位面积(±S) relative amount/unit area t值 t P值 P 1d 0.0266±0.0082 - - 5d 0.0275±0.0049 0.0730 >0.05 12d 0.0513&pl[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发育的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颅锁骨发育不全并骨龄落后一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