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发育的观察 |
|
邓晓林 蔡文琴 (第三军医大学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摘 要 为观察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CNS)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t)形态发育。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1)在颈段脊髓、脑干、海马和小脑蚓部于胚胎25周其GFAP染色强度、细胞密度接近出生时水平。而此时期大脑皮层Ast密度约为出生时的四分之一。(2)在同一胎龄CNS的不同部位,GFAP阳性Ast分布不均匀。(3)Ast不仅在毛细血管周围,而且在小血管周围密度大,染色深,环绕血管呈辐射状排列。(4)人胎脑GFAP阳性细胞不具有典型的Ⅰ、Ⅱ型Ast特点,可见单突起、少突起、中间型和多突起4种类型。这提示,人胎儿CNS星形胶质细胞发育表现为形态上逐渐成熟和数量上逐渐增加,但在CNS不同部位存在差别。 关键词 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 星形胶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胎儿
Choi等[1]应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多克隆抗体,对8~20周人胚胎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GFAP阳性Ast出现时间、与血管的关系、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辐射状阳性纤维,但对于不同时期胚胎CNS不同部位GFAP阳性Ast形态和分布特征却鲜见报道。传统的Ast分类法是根据Golgi银浸染法,将Ast分为原浆型和纤维型两种。体外细胞培养观察也证明Ast存在这两种主要类型。然而亦存在一部分形态上不同于这两种类型的Ast[2];有人用GFAP染色亦发现在大脑组织切片上的阳性细胞不具备这两种类型的典型形态[3]。因此,有关人CNS发育过程中GFAP阳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具有什么特征有待更多的研究。本研究应用GFAP抗体对12~38周的人胎儿标本CNS不同区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着重观察了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GFAP阳性Ast在发育时间和部位分布上的特点及其可能的意义。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收集43例因故终止妊娠的人胚胎。根据孕妇末次月经日期、胚胎顶臀长、体重以及发育状况等指标确定胎龄为12~38周。标本分组及每组例数见附表,采用4%甲醛加2%多聚甲醛-0.1mol/L PB(pH7.4)灌注固定2~4h,灌注后取出大脑皮质(额、顶、枕、颞叶)、间脑、中脑、桥脑、小脑、延髓及颈段脊髓,均切成0.5cm×0.5cm×1cm的小块,再固定于上述固定液8~12h,20%蔗糖浸泡过夜。每部位选1~3个组织块作恒冷箱冰冻切片,厚30μm。每隔5~15张取切片2张,分两套;一套行Nissl染色,鉴别有无尼氏体溶解现象(有尼氏体溶解的标本弃之不用),并用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Ast分布部位描述的参考。另一套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附表 人胚胎标本分组及例数 Table Groups and numberof human fetus samples
组别(group) 例数(number) 12~15周(12~15 weeks) 4
16~20周(16~20 weeks) 9 21~24周(21~24 weeks) 11 25~30周(25~30 weeks) 7 31~38周(31~38 weeks) 12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切片贴于铬矾明胶处理的载玻片上,1%H2O2-甲醇液处理30min,1%牛血清白蛋白-0.3%Triton X-100 37℃处理30min。采用北京中山公司提供的美国ZYMED公司的SPTM试剂盒及染色程序进行染色,切片经以上处理后,入兔抗GFAP抗体( 1∶100 Sigma) 37℃孵育30min后置于4℃冰箱48h,再入生物素标记的羊抗兔抗体(1∶200)37℃,30min,然后入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treptavidin/peroxidase,1∶200)孵育30min,DAB-H2O2显色约2min,0.01mol/L PBS充分冲洗以终止反应(每步骤间均以0.01 mol/L PBS充分漂洗)。
3. 对照 3.1 替代实验:用0.01 mol/L PBS和正常牛血清分别替代第一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0.01 mol/L PBS分别替代二抗和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进行染色。 3.2 吸收实验:取牛G[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中NOS神经元的发育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生后大鼠颌下腺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