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性糖尿病及降糖药物引起不良反应52例分析 |
|
, 经饮食疗法或小剂量的口服降糖药即可控制血糖在正常 范围, 在应用某种 药物治 疗其他疾病的过程中使原有控制血糖的方法失效, 造成糖尿病加重或延误治疗的为药物性 糖尿病。 1.2.2 口服降糖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原有糖尿病并伴有其他疾病(经治疗临床治愈), 在仅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过程 中, 使原有疾病加重或复发的为口服降糖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2 结 果
调查了6年间681份糖尿病患者的病历, 选出与用药因素有关的病历52份, 其中药物性糖尿 病 患者13例, 由于用药不当造成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延误治疗的36例, 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导致 肝病复发的3例。 既往无糖尿病也无家族遗传史, 由于用某种药物治疗其它疾病而继发糖尿病者有13例, 占 681例的1.91%。 年龄最小者20岁, 最大者67岁, 平均年龄43.07岁。 用药前均无糖尿病 症状, 经实验室检查, 血糖正常、 尿糖(-), 用药后13例血糖均大于14.0mmol/L, 尿糖 (+)~(+++), 其中7 例出现口渴、 多尿或三多症状, 有1例出现酮体(13例药物性糖尿病的 药物名称、 剂量、 时间见表1)。 10例患者在原发病允许的情况下, 将激素减量1/3~1/2 , 降压药、 利尿药改换品种或停药后, 经应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血糖恢复正 常, 尿糖转阴。 2例停用激素后, 未应用降糖药物, 血糖及尿糖恢复正常。有1例死于原 发性恶性肿瘤。
表1 13例药物性糖尿病用药名称、 剂量、 时间
原 有 疾 病 例 数 用 药 名 称 用药时间(月) 日剂量(mg) 总剂量(mg) 皮肌炎 1 醋酸泼尼松 2 90 5400
败血症 1 地塞米松 3.5 20 2100 呋塞米 1 20 600 淋巴细胞白血病 2 醋酸泼尼松 4 45 5400 恶性淋巴瘤 1 醋酸泼尼松 3.5 40 4200 肺癌 1 醋酸泼尼松 3 40 3600 高血压病 2 复方降压片 24 6(片) 4320(片) 慢性肾炎 3 醋酸泼尼松 5 30 450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醋酸泼尼松 2.5 35 2625 肝炎 1 白糖 10 166.7(g) 50000(g)
由于用药不当导致原有糖尿病复发或加重者有36例, 占681例的5.29%, 此项分为两种情况 : ① 重复用药, 延误治疗的30例。 药物均为消渴丸与格列苯脲合用或互用。 其中出现低 血糖反应的12例, 无明显效果的10例, 两药交替应用造成病情拖延的8例。 ② 原有糖尿病病史, 但经临床饮食疗法及口服降血糖药物将血糖、 尿糖控制在正 常范围 内的糖尿病患者, 因用药物不当, 导致血糖升高, 使糖尿病复发或加重6例。 涉及的药 物有氢氯噻嗪、 普萘洛尔、 呋塞米。 用药最短的25 d, 最长的6个月。 经停用上述药物 并给予降糖药物治疗, 血糖恢复正常。 患者原有肝炎病史, 经治疗各项检查已恢复正常, 并停用肝炎治疗药物, 因仅使用口服 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导致肝病复发3例, 占681例的0.04%。 其中2例口服甲苯磺丁脲出现 ALT升高, 1例长期服用格列苯脲出现恶心、 伴ALT、 黄疸指数升高。 3例停用口服降糖药 , 给予胰岛素治疗, 同时对症治疗后, ALT及黄疸指数恢复正常。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抗呼吸道感染药物耐药和抗菌活性的现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利福平药物热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