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后生活质量对照分析 |
|
ily member comprehensive family intervention quality of life
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患者在社区中的康复程度。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直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在进行综合式干预的同时,家属及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是否有更好的满意度,以及在诸多变量中,哪些与QOL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国内外对此报道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干预两年的社区精神分症家庭与对照组家庭及家属做了QOL调查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资料与方法
对象 样本来源于宝山区吴淞、海滨、通河、庙行四个地区(二个城镇二个农村)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所有患者,并愿意接受家庭干预者共225例,采用简单随机划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区精神卫生中心医师每月上门随访干预;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二年后,总样本为213例,其中干预组104例,对照组109例,总脱落率为5.3%,主要脱落原因为搬迁和患躯体疾病死亡。 方法 对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式家庭干预两年,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就一些常见症状及应对技巧作详细的介绍;用药指导,包括常见药物的副作用,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如出现症状的波动该如何调整剂量和更换药物;家庭气氛的干预:由于社会的偏见,某些家庭对自己患病的亲属过分地指责、批评,干涉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导致患者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不利于社区康复,为此我们从实际情况入手认真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讲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努力改变他们对患者的看法,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提供相应的政策,某些患者及家属的信息来源较少,不知道他们所享有的权利及保障,如办理残疾证,提供招工便利,旨在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期间如有应激事件或有导致复发的可能性情况,医师随时上门干预作心理疏导(提供热线电话),两年后采用上海宋立升等评编的QOL(41项社区版),对所有家属进行评定,采取1-7级评分(1分为最低),能有效完成问卷的两组皆为99例,对家属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同时对患者采用症状学(PANSS)、社会功能(DAS)等工具进行评定。调查人员为每月固定的医师进行随访,对QOL的工具使用集中培训后评定者之间基本一致。评定结果由专人负责将数据归档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PC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结 果
一、两组样本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总样本为213例,其中干预组104例,对照组109例,男女比例分别为52.9%、47.1%及56.9%、43.1%;平均年龄干预组43.1±9.7岁,对照组41.1±8.9岁;平均病程干预组16.6±9.8年,对照组15.6±9.0年;文化程度均以中学为主,分别占83.7%及86.2%;医疗费用以劳保居多分别占70.2%及76.1%两组经x2或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 二、干预组家属的QOL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家庭关系与信心两项因子尤为突出。提示家庭干预缓和了家庭气氛,增强了家属对患者的康复信心。(详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SD)
项目 干预组(N=99) 对照组(N=99) t QOL总分 179.79±33.37 160.62±36.60 2.26* 客观评分 4.30±1.24 3.76±1.28 3.12** 主观评分 4.35±1.08 4.04±1.07 2.1* 住房状况 4.83±1.15 4.85±0.96 0.13 家庭关系 4.95±1.13 4.72±1.04 3.43* 人际关系 3.93±0.90 3.92±0.80 0.08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对照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状态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