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MD适应行为量表在我国的应用 |
|
n Mental Deficiency,缩写AAMD,现改称AAMR)所设计的适应行为量表(Adaptive Behavior Scale,缩写ABS)1981年学校版的中译本[1],仅对个别项目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如“使用刀叉”改为“使用筷子”。 量表结构:AAMD—ABS共有二大部分,分为21个主题,每一个主题又包括了若干项目,共有95条项目。第一部分评定正常适应行为,包括第一至第九主题,第二部分评定适应不良行为,包括第十至二十一主题,这二十一个主题的题目是: (1)独立能力:指饮食自理能力,大小便自控能力,个人清洁卫生与外出独立生活能力。 (2)躯体发育:指感觉发育和运动发育方面的情况。 (3)化钱:指钱财管理和用钱预算及购物技巧能力。 (4)语言发育:指语言表达和理解及社交语言发育能力。 (5)计数和计时:指计数、计时加时间概念的能力。 (6)就业前的活动:指职业复杂度,在学校的劳动表现,工作学习和工作习惯表现。 (7)自我导向:指对学习和工作的自动性或被动性及注意力和坚持性,空余时间自我安排能力。 (8)责任性:指对个人物品的关心程度和一般责任性。 (9)社会化:指与别人的合作性和相互作用能力以及社交成熟度等方面的能力。 (10)攻击性:指威胁、损坏公物行为及发脾气或暴怒的不良攻击性行为。 (11)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指嘲笑或议论别人,妨碍别人活动,不尊重别人财产,言语粗鲁等不良言行。 (12)对抗行为:指无视纪律,不听从教导或对抗态度,逃避活动及在集体活动中表现不好行为。 (13)可信任度方面:指擅拿别人物品及说谎和欺骗行为。 (14)参与或退缩:指不活跃,害羞,退缩行为。 (15)装相方面:指刻板行为,或奇特姿势。 (16)社交表现:指与人交往时不合适行为。 (17)发音习惯:指不良的发音习惯。 (18)习惯表现:指不良口腔习惯,弄坏自己的衣服,其它怪癖不良习惯。 (19)活动度:指多动倾向。 (20)症状性行为:指自我估计过高,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或挫折,过分追求注意或表扬,有疑病倾向或情绪不稳的其它表现。 (21)药物使用: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剂、兴奋剂、抗癫痫药。 不同的主题和项目又组合成五个因子,一至三因子是由第一主题至第九主题组成,是测验正常适应行为,四至五因子由第十主题至第二十一主题组成,是测验适应不良行为,五个因子的题目是: 一因子:个人的自我满足。 二因子:社区的自我满足。 三因子:个人和社会责任性。 四因子:社会调节。 五因子:个人调节。 2.量表的信度效度测定 重测信度测试:各协作组取30名受试者,男女各半,在间隔10天后再作测试,第二次填表者(供情况者)与第一次填表者是同一个人,计算两次测试的各主题相关系数,两次测试分数的各主题分符合率以相关系数表示为0.05—0.95,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1,说明量表具有中等和或较好重测信度。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北京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情感表达测查报告 下一个医学论文: Carey的1个月 12岁儿童气质系列问卷的应用评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