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的临床运用 一 |
|
运用规范的系统家庭治疗技术进行访谈、干预。每次访谈约1.5小时,各次的间隔为数周或数月,以使家庭自身发生变化。 (一)常用访谈技术 1.循环提问:请每一家庭成员表达他对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看法。 2.差异性提问:澄清在有症状和无症状时,在时、空、人事等情境方面有何差异,以启示症状的出现是有条件性的。 3.前馈提问(资源取向):重新认识症状的功能意义及“病人”的健康资源。 4.反馈提问:针对过去进行与现实相反的假设性提问,以重新激发家庭的资源。 5.积极赋义、重新界定:从积极的方面对当前问题重新进行描述。 6.去诊断:解除病态标签,解除病人角色,暗示患者对症状具有影响力。 (二)干预技术、家庭作业 通常显得出其不意或有悖常理,但愉快幽默,意昧深长,旨在扰动功能不良的家庭动力学模式。有的作业直接指向靶症状,有的则似乎与当前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是通过影响家庭的认知、互动行为而间接起作用。 1.单、双日作业: 要患者在星期一、三、五(单日)和星期二、四、六(双日)作出截然相反的行为,以使其领悟,并选择进步的方向。 2.水枪射击或弹橡皮筋: 以善意、戏谑的方式,直接对不合意行为或关系进行干预。意义并不在于实际上做不做,而是在观念层面上给予冲击。 3.记秘密红账: 针对“记黑帐”(缺陷取向)而设计,减少对病态的过分关注。令家庭成员对索引病人的进步和良好表现进行秘密记录,不记坏表现和症状,直到下次会谈时才可由治疗师当众宣读。有的则布置IP记录父母的优点与进步。 4.悖论(反常)干预与症状处方: 要求患者故意保持或“加重”症状行为。常可迅速控制不合意的行为。 5.故意的分歧 两位以上治疗师扮演类似“红脸白脸”的技术。 6.绘画练习 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心理活动。 7.角色互换练习: 让家庭成员定时,或因事而定,交换在家中承担的角色,最好具体化到与当前问题有关的情境、事务中。 8.夫妻保持距离练习 心理上有一定距离,以减少过分的粘滞、依赖。 9.不变的处方 让某位成员意外地获得一次自己作主、锻炼的机会。 10.改变生活作业 改变目前的生活方式。 11.通讯汇报 对居住外地不容易来继续访谈的家庭,须维持治疗关系和干预效应。要求定期写信汇报进步。 12.治疗录像反馈 观看自己的录像,从旁观者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自己。 13.其它作业 包括了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建议。 三、纪录方法 用彩色摄像和高灵敏度录音系统记录每次治疗访谈和随访访谈的全部过程。设计心理治疗病历、家庭动力学评定表、随访记录与评定表、家庭动力学自评表。由治疗师根据家庭的报告和自己的检查、观察填写。
结 果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对家长实施理性情绪训练的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HDS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