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
|
杨焕明 于军
Discussions on the Advancement of Life Sciences and Biotech
YANG Huan-Ming YU Jun (Human Genome Center,Institute of Genet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01)
1“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昨天与今天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已经6年了,从未有过这样的计划,能够得到全球各国科学家的认同,能够形成全球性的合作,能取得比预期更好的进展,又能如此广泛地冲击社会的方方面面。 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当前国际上HGP的进展是我们制定“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第二阶段,即实质性发展阶段的重要依据。当前,国际HGP的特点是“时空交叉,阶段重叠”。一方面,以制图、测序、定位为中心的“结构基因组学”任务仍很艰巨:遗传图现有的6 000多ST标记等,还不能满足表型定位的要求,正酝酿在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方面的新的突破;物理图的平均分辨率仅为200kb(只有X和7号染色体已达75与79kb),还需向100kb的目标靠近;转录图的120多万EST尽管已可组成5万多特异性基因序列,但仅完成基因总数的50~80%,并面临“投入产出递减”与准确定位困难的局面。基因鉴定,特别是多基因复杂性状的鉴定急待技术上的突破,与此同时,人类传染病的易感性基因的鉴定已经开始讨论;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已成为基于序列(sequence-based)的SNP、EST定位等进展的“瓶颈”,由于其科学意义与经济价值而势必形成新的更大规模?的竞争与合作, 而其焦点是进度。另一方面,在“结构基因组学”基础上以功能基因鉴定为主体的“功能基因组学”已应运而生并进展迅速。一个以破译、解读、开发基因组功能信息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时代即将开始,在“基因专利化”的推动下,基因产物与表型相关的功能鉴定已进入“大规模、高产出”的新阶段。各种具基因组学特点的突变检测、差异显示的新系统、新技术日新月异。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业化技术(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大规模集成技术)正在创造崭新的生命科学研究体系。 HGP的进展,催化了医学领域的其他基因组计划,如癌症基因组解剖计划、环境基因组计划、病原生物基因组计划和生物保护(Biodefense)计划等的问世,还带动了具有经济、科学意义的动、植物基因组计划(如囊括水稻、小麦、玉米、土豆、大豆、油菜、瓜果及猪、牛、鸡、羊等的“食物基因组计划(Food Genome Project)”,以及棉花、拟南芥、河豚鱼、斑马鱼等基因组计划的全面出台,形成了以基因组学为科学内涵的生命科学研究与以工业基因组学为龙头的生物产业的新的发展势头。 正由于如此,世界各国都在调整生命科学研究的整个布局,更加注重于基因组的研究。
2“基因专利”的远虑与“保护资源”的近忧
迄今,世界各国已经颁发了总数达1 500多个基因的专利。功能已知的基因的专利已成定局。问题在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所派生出来的代表了人类基因信息的不完整的cDNA片段,即EST能否专利。 1991年,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NIH)的EST专利申请拉开了“专利之争”的帷幕。以美国的SB等公司为一方,以HUGO(世界基因组组织)的主流科学家以及Merck等公司为另一方,针锋相对、泾渭分明:一方力争EST的专利,在舆论上;SB公司曾公开攻击主流科学家与一些公司公开序列的行为是“以利他主义为幌子,而将别人置于不公平的境地”。在行动上,SB公司凭借其经济实力与主流科学家较量,投巨资以加速“生产”专利,并建立自己的EST数据库以与公众数据库分庭抗礼,并曾几度占了上风。 另一方旗帜鲜明地反对EST专利,HUGO采取一“反”——组织全球反对;二“抢”&md[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利用GFP示踪细胞内源性P53活性检测DNA损伤 下一个医学论文: 妇女热线 对话方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