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9种新的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报告

23→6pter)(图3)。



图3 例3G带核型:46, XY, t(6; 15)(p23; q23)

  例4, 男,30岁,表型及智力正常。其妻妊娠4次,均在孕2个多月无诱因自然流产。外周血G显带染色体分析,其核型为46, XY, t(1; 6)(1qter→1p36::6q21→6qter; 6pter→6q21::1p36→1pter)(图4)。



图4 例4G带核型:46XY, t(1; 6)(p36; q21)

  例5, 男,28岁,表型及智力正常。婚后4 年内其妻妊娠4次,人工流产2次,自然流产2次,均为孕40~50天无诱因自然流产。外周血G显带染色体分析,其核型为 46, XY, t(1; 19)(1qter→1p32::19p13→19pter; 19qter→19p13::1p32→1pter)(图5)。



图5 例5G带核型:46, XY, t(1; 19)(p32; p13)

  例6, 男, 36岁,表型及智力正常, 婚后4年其妻妊娠一次, 在孕2 个月时无诱因自然流产。外周血G显带染色体分析,其核型为46, XY, t(16; 18)(16pter→16q22::18q21→18qter; 18pter→18q21::16q22→16qter)(图6)。



图6 例6G带核型:46, XY, t(16; 18)(q22; q21)

  例7,男,30岁,智力正常,因结婚5年其妻不孕就诊,精液检查无精子。外周血G显带染色体分析,其核型为46, XY, inv(1)(pter→p36::q25→p36::q25→qter)(图7)。



图7 例7G带核型:46, XY, inv(1)(p36q25)

  例8, 男,27岁,智力正常。结婚3年其妻不孕,精液检查无精子。外周血G显带染色体分析,其核型为46, XY, t(13; 17)(13pter→13q12::17q25→17qter; 17pter→17q25::13q12→13qter)(图8)。



图8 例8G带核型:46, XY, t(13; 17)(q12; q25)

  例9,男,28岁,智力正常。婚后5年其妻不孕。精液检查,在高倍视野下偶见4~5条精子,诊断为少精症。外周血G显带染色体分析,其核型为46, XY, t(15; 21)(15pter→15q26::21q11→21qter; 21pter→21q11::15q26→ 15qter)(图9)。



图9 例9G带核型:46, XY, t(15; 21)(q26; q11)

2 讨论

  染色体异常是畸胎、死胎、自然流产和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9例染色体异常病例,6例为自然流产、死胎或畸胎,3 例是由于少精或无精导致不育。
  引起畸胎、死胎、自然流产的染色体异常以易位最为常见。本文6例均是相互易位。相互易位携带者,在配子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易位染色体同源配对时形成四射体,通过对位分离、邻位分离和3:1分离,结果将形成 8种配子,其中一种配子是正常的,一种配子是平衡的,其余16种配子是不平衡的。这些不平衡的配子受精所形成的合子发育形成单体或部分单体、三体或部分三体的患胎而致畸胎、死胎、流产。
  通常认为,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男性不育大多是由性染色体异常引起〔5, 6〕,而常染色体异常的男性不育也相继有报道〔5~8。本文3例男性不育为常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为臂间倒位,2例为相互易位。染色体臂间倒位一般没有遗传物质的增减,所以携带者没有明显的表型效应,但倒位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特有的倒位圈,经过倒位圈的奇数交换,将可能形成4种不同配子:一种为正常染色体,一种倒位染色体,另两种是有部分重复及部分缺失的重组染色体。由于重复和缺失片段的基因致死效应导致配子形成障碍,或形成畸形的配子,使倒位染色体携带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DNA测序证实的Wilson's病ATP7B基因第
    一例父源染色体有两种新生5p缺失的患者
    两种新发现的肝炎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研究
    一个新的微卫星多态标记 D14S1435 的F
    一种新的人细胞色素P450 2A6 cDNA克隆
    一种新型重组抗体导向溶栓剂的体外溶栓
    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
    注意在医疗和科研工作中使用新的高血压
    简便有效分离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
    几种新型神经上皮肿瘤病理学研究进展
    一种新的共刺激信号CD137在人T细胞及其
    一种新的抗精神病药  齐拉西酮
    MRL lpr Thy1 1小鼠中一个新的T细胞亚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