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殡葬过程生物性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
|
贾海江 崔建中 郝孟彬 狄向阳
摘要:[目的] 了解当前殡葬过程造成的生物性污染情况。 [方法] 分别用空气沉降法和涂抹法对停尸房、火化厅等内部的空气及其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结果] 空气中细菌总数及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阳性率均大大超过现有任何一种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 [结论] 殡葬过程中每一环节均可导致生物性污染。 关键词: 殡葬; 停尸房; 火化厅; 生物性污染; 空气; 物体表面 中图分类号: R 125 文献标识码: B 章编号: 1007-2705(2000)05-0031-01
有关生物性环境污染和殡葬过程卫生状况的报道国内外均较少见。我们在山东省青州市对人体死亡所在的场所一直到尸体火化、埋葬的整个过程所处的环境在宏观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病原微生物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医院停尸房、殡仪馆火化厅、遗体告别厅内的空气和停尸房门把手、停尸台面、运尸车、停尸房地面等物体表面。 1.2 方法 调查分冬夏两季进行,冬季为12月,夏季为8月,每季进行3次。同时选医院检查床面、医用担架、公共汽车门把手、公共厕所地面等分别作为上述调查对象的对照组,同时进行相应物监测。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要点》和场所大小,空气监测用沉降法,每房间均用5个血琼脂平皿(4个角及中央各1个),经5 min后送检验室培养24 h;物体表面监测随机以无菌棉拭子涂抹被检物25 cm2,将棉拭子放入10 ml灭菌生理盐水中待检。细菌总数用血琼脂平板计数,大肠菌群用EMB,寄生虫卵离心后镜检,乙肝表面抗原用酶联法测定。血琼脂平板、无菌棉拭子等系自制自备,酶联试剂由3V公司提供,检验操作规程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
2 调查结果
2.1 现场调查 停尸房及火化厅均为70年代建筑,砖墙水泥地面,停尸房矮小潮湿,虽有门窗,但较小,且平常均关闭,无通风排气设备;火化厅虽然建筑及门窗都高大,但平常均关闭,也无通风设备;告别厅内有一吊扇,通风情况尚好。 2.2 监测点空气中细菌情况 火化厅、停尸房细菌总数均大大超过了任何一种公共场所的污染标准,均是候诊室和商店污染标准(<7000)的二倍之多。遗体告别厅夏季空气污染明显,其余季节各自的污染对比差别不大。见表1。2.3 物体表面监测 冬夏两季共6次对各物体表面分别进行了对照监测,其污染情况夏季均较冬季明显,计算出各平均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乙肝表面抗原、霉菌、虫卵的阳性率见表2。
表1 监测点空气中细菌总数(个/m3)
监测点 夏 季 冬 季 最低值 中位数 最高值 最低值 中位数 最高值 火化厅 16592 19080 19343 14032 15184 15310 停尸房 14324 15880 18961 12359 13287 13340 告别厅 6312 8896 9132 5981 6627 7046
结果显示微生物污染情况除尸体担架与医用担架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外,停尸台面、尸体车与各自的对照组比较,微生物污染均非常严重。其中个体客尸两用车其车内地板与公交车内地板比较尤为显著,停尸房地面与尸体冷藏室地面的细菌总数均多得难以计数。 表2 殡葬场所各物体表面与对照组监测项目与结果
监测项目 火化厂 担 架 医 院 担 架 停 尸 台 面 检 查 床 面 尸体车 门把手 公交车 门把手 停尸房 地 面 公 厕 地 面 个体客尸 两用车 内地面 公交车 内地面 平均细菌总数(个/cm2) 12600 9754 ∞ 8432 ∞ 10560 ∞ 7260 ∞ 7103 大肠菌群阳性率(%) 100 100 100 33.0 100 33.0 100 100 100 50.0 HBsAg阳性率(%) 50.0 33.0 83.0 0 33.0 0 50.0 0 67.0 0 霉菌阳性率(%) 100 100 100 66.0 100 33.0 100 33.0 100 33.0 虫卵阳性率(%) 33.[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市售浸泡水发产品及水产品中甲醛含量的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煤矿工人因心脏病死亡的调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