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行;冠状位与OM线垂直;矢状位与冠状位垂直。
  从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CT扫描片中测出最后筛房的最大矢状径、最大垂直径及最大左右径。观测最后筛房与蝶窦以及视神经管等之间的关系。测量器械采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及电子计算器。

2 结果
2.1 最后筛房的径线
  从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CT扫描片中观测最后筛房的大小变异很大,气化小的最后筛房内径仅5.8mm;而气化发育好的最后筛房内径可达26mm(附表)。

附表 最后筛房的径线±s(min~max)mm

项目 左侧 右侧
矢状径 15.4±4.2(8.5~21.5) 13.0±3.9(5.8~20.0)
垂直径 17.9±5.2(9.4~26.0) 15.6±5.0(9.7~25.2)
横径 13.4±3.6(9.5~23.6) 12.4±4.0(5.9~20.7)
  经t检验,左右两侧最后筛房间无明显差异(p>0.05)

2.2 最后筛房与蝶窦、视神经管之间的关系
  从冠状位及矢状位CT扫描中可显示出最后筛房与蝶窦之间的解剖关系,辨认是否形成蝶上筛房或蝶旁筛房,本组资料中形成蝶上筛房的有28%(28侧),形成蝶旁筛房的有5%(5侧);从冠状位及水平位CT扫描片中可了解最后筛房与视神经管之间的解剖关系,辨认在最后筛房有多少形成Onodi窦,本组资料中形成Onodi窦的有24%(24侧)(图1~3)。



图1 双侧的最后筛房均位于蝶窦的上方形成蝶上的筛房()
图2 左侧最后筛房气化至左侧蝶窦旁形成蝶旁筛房()
图3 双侧最后筛房气化至蝶窦的侧方及上方,并包绕视神经管形成Onodi窦()

3 讨论
3.1 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最后筛房位于最上基板(supreme lamella)的后上方,最上基板将后筛窦的其它气房与最后筛房分隔开,使最后筛房成为后筛窦最后的一个恒定的大气房。是后筛窦与蝶窦连接处的一个关键性标志[3]。其大小变异较大,国内外报导的资料与不尽相同[1~4]。本组资料中最后筛房的径线:矢状径位于5.8~21.5mm之间;垂直径位于9.4~26mm之间;左右径位于5.9~23.6mm之间。其中,最后筛房大于或等于同侧蝶窦腔的有23%(23侧)。此时的后筛窦多为Ⅱb°或Ⅲ°,而蝶窦则以鞍前型或甲介型居多。对于此类最后筛房,临床手术,尤其是内窥镜鼻窦手术时必须引起注意,切莫将其误认为蝶窦。
3.2 最后筛房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最后筛房和蝶窦间的关系根据其气化发育的程度不同存在不同的毗邻关系(另文论述),外侧为视神经管、颈内动脉管及海绵窦,前上为后筛动脉,上为筛凹及前颅窝。最后筛房一般位于蝶窦的正前方,有时可位于蝶窦的上方或外侧。如位于蝶窦上方即形成蝶上筛房;如位于蝶窦的外侧即形成蝶旁筛房。另外根据其是否与视神经管之间的关系,如包围视神经管或延伸至视神经管上方并出现视神经结节时称为Onodi窦。最后筛房的此类毗邻关系在冠状位及水平位CT扫描中能清晰地反映出。临床手术时如遇上蝶上筛房或蝶旁筛房时,极易将后筛窦与蝶窦相混淆。因此,在手术前,术者应从水平位及冠状位CT扫描片中详细了解最后筛房与蝶窦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术中,尤其是内窥镜鼻窦手术时,在完全开放后筛窦之前,最好先通过蝶窦下内面进入蝶窦,看清窦腔内部结构,再开放后筛最后筛窦。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后筛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