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滚乐的传播心理学分析 |
|
。按照弗洛伊德及其女儿的观点:青春期(12—20岁)的发展,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男女青年共同的一点是要和父母逐渐疏离,并尝试去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⑥而“对多数人来说,摇滚乐出现在阶级、时代、文化斗争的一个特殊交点上,这个事实已然使它在大众文化产品中成为一个重要角色,成为一种受压迫者求解放的工具。”⑦从这点上说,青年难怪在表现出愤怒、反抗父母和社会时,选择一种宣泄型的摇滚乐。另一方面,作为刚刚走入社会的青少年,由于长期生活在父母和同龄人的“拟态环境”中,对社会复杂程度的认知还不够深刻。他们长期养成的眼见为实的习惯,在步入社会那一刻受到挑战,对周围事物的真假辨别能力较弱,当遇到挫折时感觉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虚幻和难以相信。因此,有一种渴望简单、真实的生活环境愿望。这些都在摇滚中找到了表达。正如摇滚了二十多年的崔建所说:“摇滚这种音乐形式很宽容,各种情绪都能表达,它需要的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创作”。二者心有灵犀,自然也就为摇滚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找到了默契。 3.摇滚乐满足了青少年寻找刺激、宣泄积郁的心理需求 多数青少年长期生活在一种父母的“保护伞”之下,他们的生活很少受到来自社会和外界的刺激。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少量感觉输入的单调环境,会使人感到厌烦和痛苦,甚至导致人的活动的严重失调。国外心理学界就曾对人的这种需要——追求刺激的需要进行过实验。他们给大学生以相当可观的报酬,要他们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具体说,就是要求他们持续躺在帆布床上,除进餐和上厕所外,不做任何事,房间的灯是开着的,但他们被戴着半透明的护目镜,不能看到东西,室内还有装置,防止他们去触摸物体,或听到任何有规律的声音。起初,被试者尝试大睡特睡,但是这种无刺激的环境最终使他们难以忍受,仅两三天后,他们就决意逃脱这个单调的实验环境。⑧虽然这个实验有些极端,但还是反映了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他们精力旺盛、渴望新鲜和刺激。而单调的学校、家庭环境往往忽视了他们这方面的需要,认为只要给他们吃穿,满足他们的学习环境就是对他们好了。所以,青年们就会去自己寻找刺激,这时候,以刺耳、尖叫和身体扭曲为特点的摇滚表演方式自然就成为他们得到刺激和宣泄的最好方式。另外,来自学校的学习压力和父母过高的期待有时也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神经无限紧张,感到自己的能力和梦想之间有太多的差距,引起心里上的不平衡。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美好的心理平衡要靠工作、家庭、娱乐三者的和谐统一。但青年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还没有进入社会工作,在家庭中也属于“听命”状态。所以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娱乐活动之中。而在娱乐活动中,由于摇滚是一种审美观效应最强的审美方式,加上摇滚又是一种集体的狂欢,容易诱发郁积心头、含混莫名的感情冲动,因此便很自然地成为青年们的最为理想的宣泄方式。⑨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议学校管理中心理学理论的运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埋置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的随访与药物辅助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