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性急性肝衰竭时门脉高压发生机制的研究 |
|
体重ip)麻醉后,经腹正中切口暴露门静脉,用MFV-3100型(日本NIHON KOHDEN公司)电磁流量计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穿刺回结肠静脉,接压力换能器(TP-400T型),用四道生理记录仪(日本NIHON KOHDEN公司)测定门静脉压力(PVP)。 (三)内毒素及生化指标测定: 1.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采用改良过氯酸法,试剂盒由上海市医学化验所提供。 2.血浆及肝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测定: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由东亚免疫研究所提供。 3.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活性测定:采用赖氏法。 4.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测定:试剂盒由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四)台盼蓝肝脏原位灌流:按文献[3]进行,但灌流速度改为4 mL/g liver.min-1,记录肝脏全部均匀蓝染时间。 (五)病理组织学观察:经HE染色的肝组织切片用MIAS-300型图像分析仪测量肝窦直径的变化。 (六)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并对有关指标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采用SPSS+/PC4.0通用软件进行。
结果
一、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如表2所示,TAA皮下注射6 h后,PVF明显减少(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PVF呈进行性降低,36 h组降低至正常组的大约1/3。而PVP则随TAA皮下注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36 h组升高至约为对照组的2倍,组间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二、血浆内毒素含量变化: 随着注射TAA时间的增加,血浆内毒素含量逐渐升高,24 h、36 h组均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三、血浆及肝匀浆TNF-α含量变化: 注射TAA后血浆TNF-α含量明显升高,36 h组约为正常对照组2倍;肝匀浆中TNF-α含量变化趋势与血浆变化一致,只是升高速度更快,24 h组约达到正常对照组2倍,36 h组约达3倍(表1、3)。
表1 血浆内毒素及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Tab 1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lasma endotoxin and biochemistry (±s)
Group n ALT (U/L) Endotoxin (×103U/L) TNT-α (μg/L) ET-1 (ng/L) N 6 63.83±23.96 0.156±0.010 0.65±0.12 107.12±14.73 6 h 6 101.24±58.52 0.216±0.056 0.89±0.10a 119.35±15.02 12 h 6 103.02±20.26a 0.195±0.033 0.90±0.17a 120.70±26.64 24 h 7 1497.36±575.94abc 0.249±0.036a 0.98±0.08a 150.91±58.27a 36 h 7 3365.72±494.60abcd 0.265±0.024a 1.23±0.25abcd 164.68±46.72abc
a:P<0.05, vs N; b:P<0.05 vs 6h; C:P<0.05 vs 12 h;d:P<0.05, vs 24 h;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原发性肝癌CD44v mRNA和DCC mRNA表达的对比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氧化修饰和乙酰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在A型清道夫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的清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