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国春小麦株高 育性近等基因系的建立及应用

刘秉华 王山荭 杨丽

摘 要: 以矮败小麦和中国春小麦为材料,经过杂交和连续回交,得到了中国春小麦遗传背景的分别表现矮秆不育、矮秆可育、高秆不育、高秆可育的近等基因系。根据近等基因系各成员系的株高表现,计算出矮秆基因Rht10的降秆强度是69.8%。借助于赤霉酸处理,在幼芽期就可分出矮败中国春小麦后代的不育株与可育株。
关键词: 小麦;株高;育性;近等基因系
中图分类号:Q943;S51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9772(1999)04-0031-33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Isogenic Lines of Plant
Height and Fertility in Wheat cv. Chinese Spring

LIU Bing-hua, WANG Shan-hong, YANG Li

(Institute of Crop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CAAS,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 Use Dwarfing Male-sterile Wheat and cv. Chinese Spring as parents, after cross and continuously back cross, the isogenic lines with Chinese Spring background were developed. These lines include dwarfing male-sterile line, dwarfing fertile line, tall male-sterile line and tall fertile line. The dwarfing intensity of gene Rht10 was calculated to be 69.8% accord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sogenic lines. Treated with GA3solution, the male-sterile and fertile plants in Chinese Spring Dwarfing Male-sterile Wheat can be identified clearly when they are seedlings.
Key words: Wheat;Plant Height;Fertility;Isogenic Line

  中国春小麦品种是特殊的遗传种质,在它的遗传背景下,创制了多种非整倍体系列和品种间染色体代换 系列〔1〕,极大地促进了小麦细胞遗传学研究。近等基因系是遗传背景相同而个别基因(性状)有差异的一组品系,其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春小麦品种的遗传,研究得比较透彻,如能在它的遗传背景下培育出各种不同的近等基因系,必将进一步深化小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由本课题组研制;中国春小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所刘旭提供。杂交、回交工作在本所温室和网室进行。得到近等基因系后,调查各成员系的株高、育性和抽穗期,用公式:(高秆系株高-矮秆系株高)÷高秆系株高×100% 计算降秆强度。
  选取足够数量的矮败小麦后代种子,将其放入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注入30×10-6 GA3(赤霉酸)溶液,使其萌发生长。在室温下待第1片真叶伸出,芽鞘定长后,测量芽鞘长度。以蒸馏水处理作对照。

2 结果与讨论
2.1 株高与育性近等基因系的创制
  以开放授粉的矮败小麦为母本,中国春小麦品种为轮回父本,进行杂交和回交。每个世代都选择矮秆不育株回交,并且淘汰掉高秆可育株。由于雄性不育基因Ms2 与矮秆基因Rht10在4D染色体短臂上连锁十分紧密,因此在回交高代尽可能扩大群体以得到重组类型〔2〕。结果,在回交8代的1 344株群体中发现基因Ms2与Rht10连锁被打破而出现的重组类型,即高秆不育株和矮秆可育株。上述材料连续回交后,于第9代得到了中国春小麦遗传背景的分别表现矮秆不育、矮秆可育、高秆不育和高秆可育的近等基因系。同时,让矮秆可育株(Rht10基因杂合体)自交,又得到了纯合矮秆材料,其株高仅有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莱姆病螺旋体中国分离株外膜蛋白C基因
    第一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周精华择要
    中国儿童营养研究的进展
    中国中小学生皮褶厚度与体成分研究
    中国人着色性干皮病遗传互补组分析
    一个中国人群哮喘与5号染色体的连锁分
    中国西北三省区 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
    中国北方儿童格林
    中国人群D20S161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中国人胃癌组织微卫星DNA的不稳定性研
    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付氧酶基因多态
    瘦素基因nt 19 A G变异与中国人2型糖尿
    中国青少年生活事件检查表编制报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