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宋内氏志贺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查 |
|
张国江 罗信昌
关键词:食物中毒;细菌性;幼儿园;宋内氏志贺氏菌 中图分类号:R 155.3; R 378.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7-2705(2000)03-0036-01
1999年5月15日,在三明市梅列区某幼儿园发生一起由宋内氏志贺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24 h内发病37例,患儿年龄5~7岁。均有腹泻、腹痛、发热,排稀样便或粘液便症状,临床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查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SC增菌液、GN增菌液、SS琼脂、克氏双糖培养基及肠道杆菌编码生化反应管为浙江万石试剂厂生产;赖氨酸半固体琼脂为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生产;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抗生素药敏试验纸片为杭州微生物试剂厂生产。 1.2 方法 用药前采集标本,3份粪便标本,34份肛拭子标本。将14份标本直接划线接种SS平皿为A1组,再将这14份标本分别接种SC及GN增菌液中培养(每份标本两根棉签)为A2组。另一组23份肛拭标本直接接种SC、GN增菌液中增菌为B组。将8份可疑食物标本接种SC、GN增菌液中培养为C组。以上各标本培养物均按肠道致病菌检验步骤进行分离鉴定。
2 结果
2.1 血清学凝集试验 A1组与志贺氏菌属四种多价及宋内氏诊断血清玻片凝集试验阳性检出率达92.9%,A2组为50.0%,B组为56.5%,C组为12.5%。 2.2 生化试验 检出菌株对所做的肠道杆菌生化反应的编码均为50030(马悠玲等《肠杆菌科细菌编码手册》),符合宋内氏志贺氏菌。特殊生化反应,动力、硫化氢、产气、枸橼酸、尿素、苯丙、VP、乳糖、木糖均阴性,ONPG阳性。 2.3 抗生素药敏试验 用8株(一株从食物中检出)代表株所做的10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即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痢特灵、卡那霉素、丁胺卡那均敏感,对强力霉素中度敏感,对磺胺类、麦迪霉素不敏感。
3 讨论
由于本起食物中毒患者年龄小,易感性强,发病急聚,病原菌检出率高。在检验工作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① 宋内氏志贺氏菌直接划皿检出率明显高于通过增菌检出率。这可能在患者急性期的肠道内病原菌大量繁殖而正常菌群受到影响,直接划皿病原菌呈优势生长,因此,挑选病原菌菌落并不难。试验证明GN增菌液对肠道内多数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所以,通过GN增菌肠道内的非致病菌可能大量繁殖,这些非病原菌运动活泼,争氧性强,而宋内氏菌无动力,所以在增菌液的表面,非病原菌占优势,而在我们划皿时往往挑取增菌液表面生长物接种平板。故非病原菌在平板上呈优势菌落;② 直接划皿比通过增菌后划皿的检出结果快近1 d。取直接划皿的典型菌落做血清学凝集试验,在14份标本培养后有13份的菌落做血清凝集试验,其凝集出现的时间,颗粒性状等完全一致,说明菌体抗原特征相同;③ 及时做药敏试验,不但可以指导临床治疗,而且可根据标本检出的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来判断引起这次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是否同一来源。 在本次检验中,生物型试验结果出现乳糖(1%、5%培养7d)阴性,木糖(1%)阴性,而ONPG阳性(普通试管法),是否新的生物型还有待探讨。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一起重大鼠药毒害的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两起食用河豚鱼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