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 态度 行为调查 |
|
法),医院级别与年龄进入方程,其系数分别为-0.17与0.12,χ2=10.484,P<0.05,仍提示医院等级越高,知识越全面。 2.2 态度与信念 2.4%的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病人持歧视态度;20.1%的人认为工作中不存在感染HIV的危险性;有24.1%的医务人员“可能会拒绝”为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服务;绝大部分医务人员(98.6%)认为在医疗系统中有必要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对于预防措施重要性排序:管理艾滋病患者(90.6%),禁止卖淫嫖娼及吸毒(90.4 %),宣传教育(86.7%),提倡使用安全套(22.6%),控制医源性感染(22.4%)。可见,广大医务人员仍没有重视安全套的防病功能;没有意识到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性。 2.3 行为 70.9%的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生过被器械扎伤或其他损伤事故/意外。在这些医务人员中有47.7%损伤后仅用碘酊或酒精涂擦,甚至有1.0%的人根本无采取任何消毒措施,没有严格遵守消毒规程;有38.9%的人接受过有关性病艾滋病的培训;20.7%的医务人员开过HIV抗体检验单;6.5%的医护人员接触过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对医务人员的消毒习惯进行评分,得分越高,消毒习惯越规范,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医院级别进入方程,回归系数B为-0.148。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广大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较高,这可能与前一段时期开展的有关艾滋病知识培训有关,也说明了培训的重要性,但仍发现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缺乏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如有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不了解1996年颁布的艾滋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等。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是医务人员作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基础,也是广大医务人员在AIDS健康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保证。由于医务人员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可信任的艾滋病知识来源,在传播艾滋病的知识方面拥有权威地位[2]。因此,对医务人员的有关AIDS教育主要应侧重于知识掌握的系统化,增强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 医院等级对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较大,这其中不仅与医务人员自身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医务人员所处的大环境(如接受新知识途径、病种接触面、求知气氛等)对医疗工作者行为强化作用有关。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通过社会的力量,促使健康行为得以巩固、强化的措施[3]。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护行为的建立与强化,离不开健康促进,其本质是通过主体所处的环境通过引导作用使相关的知识、观念不断地内在化,并最终以健康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各级医院间的交流,促进各级医院形成积极的学习气氛,使之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通过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作用,有助于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闽清二中1042名中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一起葫芦瓜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