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恙虫病东方体型别的调查 |
|
何似 李世清 于恩庶
摘要:[目的] 调查福建省恙虫病东方体流行毒株的型别。 [方法] 分别用不同抗原型、型特异性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补体结合试验进行型别调查。 [结果] 闽东南沿海地区人群恙虫病感染率最高。在192份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中,Gilliam型最多,占42.7%,其次为Karp型及Karp-Gilliam的混合感染,分别占28.1%和29.1%。从病人血液、鼠类宿主及恙螨媒介共分离出126株恙虫病东方体,其中Gilliam占24.6%,Karp占23.0%,Karp-Gilliam占49.2%,并分离出1株TA716型。血清抗体分型及病原体特异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Gilliam 和Karp型为福建恙虫病流行的主要型别。 关键词:恙虫病东方体; 型别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 补体结合试验 中图分类号: R 37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2705(2000)04-0028-02
我省于1951年首次发现恙虫病之后,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的调查研究,从病人的血液,宿主动物及媒介恙螨中均分离出恙虫东方体。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温度、湿度及环境自然条件均适宜恙虫病的发生与流行。由于我省处于西北与东洋交界之处,地形复杂,植被及动物种群组成存在南北差异。因而恙虫病东方体型别的调查尤为重要。现将历年来调查结果简述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l.l 材料 血标本为疫区流行季节采集的早期和恢复期病人血液。宿主动物为疫区用鼠笼捕获的野外及室内活鼠。从捕获的鼠类耳廓部收集媒介恙螨分类鉴定。 1.2 方法 1.2.1 病原分离: ①血液分离:从早期患者的肘静脉取血脱纤维后直接注射小白鼠腹腔或静脉内0.5 m1;② 宿主动物分离:取宿主动物脾脏制成10%悬液,腹腔注射小白鼠,每只0.5 m1;③ 媒介恙螨分离:取恙螨20~400只不等放置凹玻片内,用小刀片磨碎,加少许肉汤(pH 7.0~7.4)制成悬液,加青、链霉素200~400单位,放在4℃冰箱内作用2~4 h,抑制杂菌生长,注射小白鼠腹腔内。 1.2.2 恙虫东方体免疫血清的制备及荧光素的标记: 用成年家兔经腹腔免疫4次,抽取血液分离血清,提取球蛋白,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通过葡聚糖凝胶除去游离荧光素,加叠氮钠防腐,测定效价备用。 1.2.3 血清抗体和抗原型别: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常规法)和型特异性荧光检查(常规法)。 1.2.4 应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查血清抗体及型别: 用地鼠肾单层细胞培养恙虫东方体,乙醚提取抗原。 免疫血清以恙虫东方体感染的小白鼠腹水,用盐水制成10%悬液,注入豚鼠腹腔制取。常规补体结合试验进行血清型别检查。
2 结果
2.1 人群血清恙虫病抗体阳性率 正常人群及不明发热病人血清阳性率8.4%(199/2 358)。按地理区划,东南沿海丘陵平原阳性率最高为10.0%,闽东北山地阳性率最低为5.0%(表1)。
表1 福建省人群血清恙虫东方体抗体检查
地理区划 调查 县数 调查 人数 阳性率 (%) I 闽西北山地 18 936 8.3 II 闽东北山地 5 354 5.0 III 闽中闽西南山地 7 318 8.2 IV 闽东南沿海丘陵 10 750 10.0 合 计 40 2358 8.4
2.2 人群血清中恙虫病抗体型别分布 192份阳性血清型别鉴定中主要有2个型。其中Gilliam型最多为43.9%,在各地理区划中均属主要型别(表2)。2.3 恙虫病东方体株的抗原型别分布 从病人血液、鼠类宿主及媒介恙螨中分离出恙虫东方体126株,除与人群血清抗体型相一致外,还发现TA716和其它型别。Karp-Gilliam混合型占49.2%,在闽西北山地分离出Karp型3株,闽中闽西山地分离TA716型l株(表3)。 2.4 患者血清、鼠类及恙螨中恙虫东方体的分型 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24株,分布在Gilliam及Karp 2个型,其中Gilliam型占50%,Karp-Gilliam混合型占50%。鼠类分离出75株,分布于Gilliam及Karp 2个型,其中Karp-Gilliam混合型占53.3%,Karp型占28.0%,Gilliam型占18[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1997 1998年省级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结果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闽西地区恙虫病疫源地调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