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贫困山区0 5岁儿童体格发育Z评分现状分析 |
|
刘少娟 王明 金乐君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省农村儿童体格发育Z评分现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上杭、屏南两县0~5岁儿童1 006名,对其测量身高、体重,以WHO推荐标准值计算Z评分值。 [结果] 两县儿童身高/年龄Z评分、体重/年龄Z评分和体重/身高Z评分均值均为负值;三种Z评分值在6个月前高于或接近0,1周岁后均为负值;发育迟缓和体重不足儿童比例较高,超重和超胖儿童比例较低。 [结论] 我省两县农村儿童身高体重距WHO推荐标准尚有较大的差距。 关键词:农村;儿童;体格发育;Z评分 中图分类号:R 1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2705(2000)04-0025-02
Z评分法是目前进行儿童营养状况群体评价时常用的方法,能客观地反映儿童体格发育情况。为了解福建省农村儿童体格发育Z评分现状,我们于1996年11月对福建省上杭和屏南两县0~5岁儿童进行了调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上杭和屏南两县0~5岁儿童。两县各随机抽取两个乡,对两个乡一至数个自然村中儿童(共1006名)进行调查。 1.2 测量项目 身高(2岁以下量身长)、体重用校正过的测量器具。所有的调查人员和检测方法均进行了质控。以WHO推荐标准作为标准值计算。Z评分计算公式为:Z评分=(实测值—均值)/标准差. 1.3 统计方法 用SPSS7.5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1]。
2 结果及讨论
2.1 概况 本次调查,身高/年龄Z评分(HAZ)、体重/年龄Z评分(WAZ)和体重/身高Z评分(WHZ)均值分别为-1.36、-0.88、-0.04,均为负值,说明我省两县农村儿童身高体重距WHO推荐标准尚有较大的差距。 2.2 不同年龄段儿童Z评分值 由图1可见,3种Z评分值在6个月前高于或接近0,1周岁后均为负值。3种Z评分值均随着儿童年龄的升高而呈下降的趋势,1岁前下降趋势大,1岁以后下降趋势较为缓慢。
图1 福建省贫困山区0~5岁儿童不同年龄段Z评分值
1岁左右正是婴幼儿断奶与辅食添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母亲若正确地按时逐步添加辅食,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本次调查Z评分值是以WHO推荐标准来计算。出现上述结果,说明我国农村儿童出生至6个月时体格发育并不差,而儿童父母在这一关键时期辅食添加不当,使其发育受阻,导致Z评分值在1周岁内下降趋势大,1周岁后体格发育渐趋落后。目前,许多农村儿童父母已经知道辅食添加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添加辅食尚未正确掌握,卫生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有关知识的宣传。 2.3 不同性别儿童Z评分值 3种Z评分男女间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我省两县农村不同性别儿童体格发育差距不大(表1)。
表1 福建省贫困山区0~5岁儿童不同性别Z评分值
指标 男 女 P值 人数 ±s 人数 ±s WHZ 582 -0.03±1.14 424 -0.04±1.00 P>0.05 WAZ 582 -0.88±1.10 424 -0.88±1.16 P>0.05 HAZ 582 -1.36±1.46 424 -1.35±1.49 P>0.05
2.4 营养不良(Z≤-2)与超重儿童(Z>2)发生率 儿童基金会提出分别以按年龄的身高、年龄的体重和身高的体重Z评分≤-2为发育迟缓、体重不足和消瘦,以按年龄的体重和身高的体重Z评分大于2的百分比作为超重和超胖儿童的比例。 由表2可见,本次调查发育迟缓和体重不足儿童比例较高,超重和超胖儿童比例较低,与1992全国营养调查学龄前儿童结果相比,发生率均较低[2]。表明两县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并不比全国平均水平差,但发育迟缓和体重不足儿童比例仍较高,提示尚需提高我省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强对儿童父母的营养知识宣传力度,正确添加辅食,以提高我省农村儿童营养状况。 表2 营养不良与超重儿童发生率 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比较(%)
指标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尿酸含量与围生儿结局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1997 1998年省级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结果分析
|
|
|
|
|
|
|